,在政府确权阶段,一般需90日或更长的时间才能作出裁决。行政复议期限为60日,行政诉讼的一审为3个月、二审为2个月,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 程序 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起诉和受理在行政诉讼一审过程中,原告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以书面形式向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同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49.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应当有所交代。 如果附带民事部分是调解结案的,应当分别制作行政诉讼判决书和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书。 (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 诉讼已经超过行政诉讼法上所规定的诉讼期限,则民事争议当事人只能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不能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四)上诉。一审判决作出后,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html -
了解详情
可诉性。具体设计是: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工伤认定部门报案,不在法定期限内报案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接报案后,工伤认定部门应 由仲裁部门、司法部门决定采信与否。这可以砍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二审三个环节,大幅度提高工伤的程序保障效率。3.仲裁、诉讼收费制度应当改革。国务院《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026.html -
了解详情
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这意味着,在一审和二审法院看来,上述在取得专营权过程中的瑕疵,已不足以否定已取得权利的有效性与合法性。这种权利依然应当受到 符号,就算是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但是,法院并不接受,而是认为,在本案的诉讼中提供的衢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35号《关于同意扩建营业用房项目建设计划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3.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就行政诉讼而言,这对行政诉讼证据提出了更高要求。证据是和不同的诉讼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其运作证据的方式 事实。既然双方当事人均承担举证责任,就应适用举证期限制度: 1、行政机关的举证时限 关于行政机关在一审时的举证时限,《行政诉讼法解释》第26条第2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4.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书;附带民事诉讼是调解结案的,应当分别制作行政诉讼判决书和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书。 (2)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 。 (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 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对行政诉讼部分和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均不服的,可以一并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应当一并审理。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原告,以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这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的主要特点,而这种原告和被告是恒定不能交换的,如果 ,而当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后,被告不服而上诉,并将其在一审期间收集的证据提供给二审,从而导致二审法院审理困难,带来被动局面。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44.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行为原告同意而申请撤诉,一般发生在一审程序阶段,但在二审程序乃至再审程序阶段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以往往往片面强调判决的既判力和稳定性而否认二审和 后重新计算诉讼期限,值得研究。笔者认为,从公平角度讲,应当从撤诉后重新计算。但必须与前述的次数限制结合起来。 [20]参见王艳萍:《行政诉讼撤诉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1.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管辖。 六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诉讼,即两个诉讼必须发生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且民事诉讼请求应在一审审理期间提出,二审期间不得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可以调解、和解,被告有权提出反诉等,不受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的限制。 ④在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与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冲突上,应当同时满足两种争议对时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5.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对争点进行整理,使双方当事人和法院对案情都有大致的了解,而二审和发回重审的一审由于不是第一次开庭,双方的争点都较明确,况且二审和发回 的后果。对此,应该由法律规定限定一个最长期限。 证据交换制度作为一项新的诉讼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生根,而且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颁布时间还不长,具体制度规范体系还没有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