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分离尚未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赞同改革调解制度使其与审判制度分离的观点,并建议建立民事诉讼中的调审分立制度。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以求教于专家、 发生了逆转,这里,当事人是推动程序展开的主体,其展开程序的基本动机则是说服法官作出有利于自己的结论。换言之,举证责任在逻辑上要求判决成为规定程序开展的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45.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交付金钱,而对还款约定予以否认,对方当事人仍须对还款约定负举证责任,自认免除对方举证责任的机能并未实现。因而,不能成立自认。通说认为,关于 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波,湘潭大学法学院。 【注释】 [1]赵钢、刘学在,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中外法学1999,(3). [2]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6.html -
了解详情
历史考察。在历史上,被告人的举证责任问题发生过诸多变迁。罗马法时代,由于民刑不分,,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这一总的举证责任原则同样适用刑事诉讼。他 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该条是我国关于举证责任倒置规定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非法持有罪也适用该规则。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41.html -
了解详情
试论民事诉讼中被告不适格问题 宋绍青 【内容摘要】民事诉讼原告所诉主体错误导致被告不适格。对错误起诉行为在程序法上应该如何处理,我国现行《民事 ,聘请律师在民事诉讼中是必要的,聘请律师的费用也是必须的,所以该费用应该由败诉方承担。 第二种观点认为“原告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是有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6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不是指被告人有罪无罪本身,而是让被告人对有关程序法事实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提出证据。这种提证责任并非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因为被告人所提证据要证明的是司法机关 的事实。如犯罪前科对于认定累犯就有预决的效力。而不能对原先的这罪量弄再产生争议。同样,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判决部分对其后处理民事赔偿问题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21.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几乎没有什么法律规定;我国则把自认视为举证责任的一种例外,在有关当事人陈述的法律规定中加以规范。显然,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权是指诉讼中的 弘 主编《新编证据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4、毕玉谦 著《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5、叶自强 著《民事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1.html -
了解详情
,这项规则在理论界被称为禁止反言规则。 顾名思义,所谓禁止反言,就是禁止违反先前的言论。禁止反言规则体现了诚信原则和程序安定原则,即当事人在作出自认后不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适用证据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一方在自认后法院即可认定自认的事实或证据,并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我国关于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66.html -
了解详情
经多年的发展,加之通过借鉴外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建立了系统的、较为完善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规定》中突出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对当事人的举证进行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初探》,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年会论文。9、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7.html -
了解详情
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为由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 (二)对对方当事人的免证力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推动各方当事人积极举证以利于裁判者发现真实的直接动力, 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417页。 [2] 参见,孟源、李俭:《试论自认制度的法律思想基础及价值所在》,载中国法院网,2006年9月6日。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10.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第38页。 [2]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上的举证时限》,《法律适用》,2001年第1期,第16页。 [3]同 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1]李浩:《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12]季卫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