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物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行为人丧失了对物品的控制,这是遗忘物与正常占有之物品的根本区别。第二,丧失对物品的控制,并非出于对行为人的本意。这是遗忘 的失主的某种心理状态,显然不妥。因此我们认为遗忘物与遗失物之间不必区分,并且两者都不是盗窃罪的对象,而是侵占罪的对象。 (4)埋藏物 埋藏物是指所有权不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9.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快递财物典型案例,展示两罪的区别认定、行为人犯罪方法,并就此提炼裁判规则,供读者参考。1.区分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 文书网 2014.7.26.快递员窃取非自己派送范围快递件,数额较大的,构成盗窃罪——王某某盗窃案案例要旨:快递公司快递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其他快递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135.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词:秘密盗窃、行为方式、传统概念界定、意思表示。正文: 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的概念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 为盗窃罪。 两种犯罪都牵扯到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盗窃罪与侵占罪同属财产犯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区别主要体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860.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侵占脱离占有物的犯罪却越来越少见。侵占罪设立本意是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急待解决的侵占脱离占有物类推为盗窃罪,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然而这个司法实践部门急切 我国刑法中的遗忘物不能等同民法中的遗失物,两者是应当区别的也必须区别的概念。 四、侵占罪中遗忘物认定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部分学者主张遗忘物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94.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虽存在下述批判意见,但这些批判均无充分的理由:(1)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之间的区别并不明确;(2)就加重性违法身份适用第65条第1项,这有违 行为,对教唆犯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就不会缺少实行行为。同样,非占有者教唆业务占有者实施侵占犯罪的,被教唆者的侵占行为也可以观念性评价为普通侵占罪中的实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货物信息和接触货物的方便条件,所以只能将其窃取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因此,职务侵占罪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28.html -
了解详情
中对于作为行为样态的占有更加关注。例如,为了论证盗窃死者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很多日本学者承认该行为侵犯了死者的占有,少数学者认为侵犯了死者生前 一个所有权人,这恰恰成为占有说所攻击和批判的靶子。唯有视违禁品有无所有权加以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概而论,方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结语 一兔走,百人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2.html -
了解详情
是盗窃还是侵占之争,盗窃与侵占区别的(法律准绳)要点是什么,应该围绕这些进行争论。(1)从本质上讲,盗窃罪侵犯他人占有,侵占罪不侵犯他人占有。(2 ,则才需要考虑对此该当构成要件之客观事实是否明知。在刑法明文规定惩罚该条之罪过失的场合,则需要证明被告人存在过失。比如警方在扫黄行动中抓获卖淫人员甲,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7.html -
了解详情
是盗窃还是侵占之争,盗窃与侵占区别的(法律准绳)要点是什么,应该围绕这些进行争论。(1)从本质上讲,盗窃罪侵犯他人占有,侵占罪不侵犯他人占有。(2 ,则才需要考虑对此该当构成要件之客观事实是否明知。在刑法明文规定惩罚该条之罪过失的场合,则需要证明被告人存在过失。比如警方在扫黄行动中抓获卖淫人员甲,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2.html -
了解详情
,白某取得林某4.5万元现金的行为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诈骗罪与侵占罪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侵占的财物是否为行为人业已合法持有,也即是否为行为人合法控制之下 欺骗的手段,如: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将被害人支开,乘机窃取其财物。再次,诈骗罪与盗窃罪从主观上来分析,二者是相同的,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仅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