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解决过程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现行体制,劳动仲裁的时限一般是60天,民事诉讼的时限一审6个月,二审三个月,在特殊 改革的几点想法 规范、健全劳动仲裁体制及劳动审判制度,理顺仲裁与审判之间的关系 这是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裁审分轨、各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7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3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4月 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569.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保护弱者利益。 3、《劳动法》关于提请仲裁的时效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严格地讲是时限而不是时效期间,因为它不 、劳动仲裁制度违反了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源于民商事仲裁制度,较早实行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的是比利时、法国、美国、爱尔兰等一些工业化国家,它们大多遵循自愿原则。自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2.html -
了解详情
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而已。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应当服务于改革,决不能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置于司法调整范围之外。就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导致职工下岗和拖欠工资及 ,笔者建议全国人大在修改《劳动法》和最高法院在补充完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时,对劳动争议仲裁的诉讼案件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所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不以仲裁裁决为基础,通过判决改变仲裁裁决结果的比例偏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劳动仲裁的质量可能较低,确实存在着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的 型劳动法庭,可体现三方原则,且对现行司法体制冲击不大。但是,它忽视了以下问题:(1)普通法院系统的资源有限和诉讼爆炸已成为各国司法界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2.html -
了解详情
。(4)在平等协商中,双方可以就企业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之类的问题交换信息和意见;集体谈判的内容则只限于劳动条件,而不包括企业有权单方决定的事项。 权益和维护社会安定。(2)把仲裁作为诉讼前的必经程序,排除了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的选择,这就与仲裁作为非行政、非诉讼的社会公断行为应当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87.html -
了解详情
>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十七条和《关于劳动争议受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96号)第四条规定精神,用人单位与 作为处理依据的。我们劳动者要注意一旦此类案件打到法院,即使我们在劳动争议仲裁时赢了,那么到了法院之后也很可能败诉。 4、但是,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是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84.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自己已经支付甲工资而导致失利,在诉讼阶段又提出足以证明确已支付了某甲工资的证据。那么,该案应如何处理同样是个难题:即法院同样无权对享有实体权利的被告 裁决的,而《劳动法》仅仅体现了劳动争议中关于实体处理的问题,对程序上的规定微乎其微。且由于劳动仲裁开展的时间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乏完备,特别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44.html -
了解详情
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也就是说,申请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60日。实际上1987年8月15日实施的《 的理解,就是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即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82.html -
了解详情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 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史尚宽先生关于工会的概念和特征概括为:工会,指在现有经济组织下,以维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