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是损害发生必不可少的原因,与受害人无关,因而不构成双方违约。在此应区别减轻损害与混合过错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常,混合过错是指对于损害的发生,加害 发生并造成损害之后,由于受害人的不当行为使损害继续扩大。不过,即使在受害人违反减轻损害义务的情况下,受害人并没有从中获得利益。如果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举动,其本身是实行行为,从而,作为限制责任能力者的行为不外乎承认刑罚的减轻。”[37]山中敬一认为,在利用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的场合,“不是直接的危险 ,不能追溯及于原因行为,从而适用第39条第2款,不能不承认刑罚的减轻。”[38]3.区别对待说。主张利用自己的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能否成立原因中的自由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8.html -
了解详情
状态,进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仍可适用台湾地区新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立法的原意得到了司法的支持,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993年第 ,但在危害结果发生时,仍应采取区别对待原则,分别适用完全的刑事责任、减轻的刑事责任以及不负刑事责任。三、检讨与反思从我国大陆刑法与台湾地区刑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26.html -
了解详情
情节的多少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适当增加从轻处罚的幅度。那么从轻情节能否变为一个减轻处罚情节呢?对此在刑法理论和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 “功能相对应”在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情节中,只能发生于从轻情节与从重情节之间。减轻处罚、免予处罚在从严处罚情节中则没有相对应的情节。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极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5.html -
了解详情
说等,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②,即目前各国立法普遍采取的对中止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做法。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 关于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的根据,笔者比较赞同张明楷的观点,认为: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中止行为使行为人本欲实施到底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6123.html -
了解详情
修正案 (七) 的立法目的是降低绑架罪的法定刑, 但在刑法修正案 (七) 之后, 无法定减轻处罚事由的, 反而都被判处至少5年有期徒刑。 表1 部分国家或地区刑法关于 的人, 在提起公诉前, 将被略取或被诱拐的人解放至安全场所的, 减轻刑罚。日本刑法学者对此的解释是, 所谓安全场所是指被绑架、被诱拐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607.html -
了解详情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0、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1、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 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14、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8676.html -
了解详情
评析】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对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一种意见认为,鉴于丁风花在作案时系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且 犯罪的处理 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犯罪嫌疑人因为被认定为精神病人而获得从轻或减轻甚至免除刑罚的情形,使得很多精神正常的犯罪嫌疑人将患有精神病作为救命稻草,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279.html -
了解详情
评析】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对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一种意见认为,鉴于丁风花在作案时系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且 犯罪的处理 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犯罪嫌疑人因为被认定为精神病人而获得从轻或减轻甚至免除刑罚的情形,使得很多精神正常的犯罪嫌疑人将患有精神病作为救命稻草,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72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从 应从案件的事实、证据、量刑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入手,提出证明被告人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依法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盗窃事实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5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