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国刑事法律规定了死刑缓期执行、假释、缓刑、监外执行、取保候审、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社区矫正及公诉案件和解等制度。但是,人性善的人性观对我国刑事诉讼 不会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践踏他人的尊严,所以刑事诉讼法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规定许多限制滥用刑事司法权的制度。其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的表现主要有:(1)我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645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内曾经故意犯罪则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结合前述:首先,新《刑事诉讼法》对学界讨论和司法实践在适用范围上的吸收主要 有如有些法学者所设想的根据不同案件或者相关标准采取不同的程序启动,而且将程序启动权赋予不同阶段(有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各个司法权力机关,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950.html -
了解详情
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后,又向原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下级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诉的,下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被驳回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682.html -
了解详情
是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基点,作为这一法律体系中的任何一种制度的制定也都是由这一基点出发而产生并存在的。[1]刑事诉讼目的发挥统摄侦查、起诉、审判、 认定是否构成刑讯逼供、非法方法?界定的标准和条件又是什么?标准不明确会影响制度的执行力。 为此,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重视制度建设与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22.html -
了解详情
冲突的价值理念;正义的实现途径不再是刑罚与服从,而是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正义的评价标准不是有罪必罚,而是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是否得到修复。 逐本溯源地 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法中对自诉案件的和解、调解、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已有相关规定,在相对不起诉的实际操作中也已有检察机关让受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18.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的深入,以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证明标准的反思与检讨,我发现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坚实理论基础的客观真实标准具有了某种不现实性和理想化倾向, 、第162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也就是说,侦查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63.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制度功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对不起诉仅限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但是关于何为犯罪情节轻微,法律并无明确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有其优势。由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不起诉条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且检察机关在作出相对不起诉后,对被不起诉人即丧失了制约和监督,被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7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典》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这里所谓 死刑政策,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素有控制死刑的诸多措施,但我国刑法设立的死刑罪名过多过滥,司法实践中死刑的判决标准等问题也屡遭批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70.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它有着实定法上的直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若干条文的确赋予了公安、司法机关诸多权力以对案件展开侦查、调查、取证、起诉和审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任何 取决于程序或过程本身是否符合独立的程序正义标准。换言之,一项法律程序或者法律实施过程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看它能否有助于产生正确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它有着实定法上的直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若干条文的确赋予了公安、司法机关诸多权力以对案件展开侦查、调查、取证、起诉和审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任何 取决于程序或过程本身是否符合独立的程序正义标准。换言之,一项法律程序或者法律实施过程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看它能否有助于产生正确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