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刑事案件,证据开示也能够抚慰被害人心灵,消弭犯罪带来的痛苦。被害人已经受到了犯罪的伤害,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救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二次伤害。证据开 及辩护人的职责决定了凡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加重其责任的证据,或者涉及重大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资料以及辩护词,不应开示。 (四)违反证据开示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6.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辩护案件。 日前,浙江省高级法院委托宁波市中级法院对张学辉律师二审辩护的攀柳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作出终审宣判,浙江省高级法院二审撤销了宁波中院一审判决书中 观点,结合最高法院《量刑指导意见》相关规定提出被告人罪不当死的辩护意见,向法庭提交了七页纸的书面《辩护词》。 浙江省高级法院采纳张学辉律师辩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326.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犯罪要件这个术语可以在指控方承担犯罪要件证明责任这个较早阶段实现归责功能,而辩护方则负责证明减轻、可宥和正当。[20] 2.立法型犯罪构成。法国的犯罪构成 了一个详细的行为目录,并往往为每一种行为类型规定了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例如,关于故意伤害生命罪,刑法列举了十多种行为类型,并为每一种行为类型配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2.html -
了解详情
是代理律师洋洋洒洒动辄千字的辩护意见,上诉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而进一步为自己辩护的上诉意见,也常常被法官精简概括为没有的故意,不构成罪、量刑过重。这样,不仅 即是通过法官之手将正义及时地送到自己手中,早一天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其受伤害的心灵或许能够早一天得到慰藉。笔者个人认为:效率原则虽不是以往制作(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35.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单纯根据非法持有特定物品或财产的不法状态存在的客观事实就轻率地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做法与倾向。 笔者认为,能否认定持有型犯罪是严格责任 的故意、放任或过失,即使被告对必要的犯罪条件没有犯罪意思或行为过失,即使被告的行为是基于合理的错误认识即认为自己具有犯罪定义所规定的某个特殊的辩护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0.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条件没有犯罪意思或行为过失,即使被告的行为是基于合理的错误认识即认为自己具有犯罪定义所规定的某个特殊的辩护理由,他也可能被定罪。在这种情况下 ,因而立法者特别明确指出持有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必须包括明知的主观要素。而立法者在设计其他持有型犯罪构成时之所以没有明文规定明知或故意要素,不是因为该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50.html -
了解详情
是代理律师洋洋洒洒动辄千字的辩护意见,上诉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而进一步为自己辩护的上诉意见,也常常被法官精简概括为“没有…的故意,不构成…罪”、“量刑过重”。这样, 通过法官之手将正义及时地送到自己手中,早一天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其受伤害的心灵或许能够早一天得到慰藉。笔者个人认为:效率原则虽不是以往制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9.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人都存在。所以,在证据法中,不得自证其罪的特权表示的仅仅是对证明义务-在一般事情上证人负有的义务-的否定;而且,这种特权只要产生,就只能产生于 遗漏使用的是接下来其它的两个词‘豁免权’和‘免除’,它们中的任意一个本来都会使原告所主张的解释变得清楚。这种措辞显示立法机关故意不想授与起诉书所主张的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97.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这里,我愿与读者一起来重温一个巴丹戴尔书中所详细描述过的案例,看看正确的辩护策略、良好的法庭规则是如何将一个已被新闻媒体私刑处死的被告挽救回来 吉尔.胡德书,第464页以下。 [38] 不止于此,如果死刑适用的面及于谋杀以外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犯罪人还会产生与其将其打伤不如将其打死的想法,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274.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乙的行为并导致乙死亡,在此所要讨论的是符合故意伤害罪这一基本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如果有,就可以将死亡结果归之 影响,而Jakobs则不愿意面对这一点,而是力图从保证人地位这一更不相干的话题展开对诸如行为人特殊认知这类主观要素的辩护,等等。经过众多客观归责论者的发展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