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所要保护的法益是什么?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法益不仅对基本犯构成要件的解释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加重情节构成要件的 。另外,若行为人因为没有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没有及时救助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是否认定逃逸致死,该观点对此也是语焉不详。还有学者指出,行为人在逃逸之际,对于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的恐惧而被迫作出违法的事情,或者如果一个人缺乏食物或者其他生活必需品,除非犯法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保全自己,就像在大饥荒中无法用钱购买或者施舍得到食物时 可以看出,期待可能性与我国的哲学基础观念基本相符合并有着历史思想的契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因此就应该接受该理论呢,换句话说,我们刑法理论对期待可能性应该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7.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是客观的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统一,但人身危险性可否成为设定刑罚的根据,值得研究④,是否将其作为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应该具体分析。因为所谓危害,应该是指损害,客观的 与侮辱罪存在着同害异罚的情况;而违反国边境检疫规定罪的危险犯与危害犯法定刑同一就应属于同罚异害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国刑法中并非个别,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8.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情状,足以令人相信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法院在决定是否宣告缓刑时,应当特别考虑犯罪人的罪过形式,各种从宽情节、悔罪表现,以及犯罪人的性格 则是主要是看该法人的一贯经营是否守法,其经营项目是否可疑等方面判断。在排除条件方面则主要是规定对于再犯法人不得适用缓刑。这是因为影响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没有意义。因为从整体上说,法益并没有受到任何 损害,行为没有侵犯法益。既然如此,就不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犯罪。[11]因此,应 当肯定 研究[J].中外法学,1999,(1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如杀人、抢劫),行为人是否存在期待可能性是非常明显的, 故公诉机关在指控行为人具有主观罪过时,无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7.html -
了解详情
益论与规范论说到底是一种实质规范论与形式规范论。因此,犯罪首先是侵犯法益,进而才破坏规范,而不是相反,刑法的目的首先是保护法益,保障规范的 自然交往环境之中。例如,由于在超市中,顾客可以自我选择商品,这种物质性的诱惑到底是否可以成为盗贼从轻处罚的事由呢?[25]雅科布斯教授认为,如果把这种销售形式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1.html -
了解详情
指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开始生效,在什么时间终止生效以及对其生效之前的行为和时间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3]对于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由于法律的生效时间、失效 》第8条宣布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外,不得处罚任何人。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9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法释〔2002〕17 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相适原则,同时也违背我国犯法必究的法制原则。 从法理上来看,判断一个案件是否要受理精神损害赔偿,不能仅看此案是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5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虽然未遂犯与既遂犯法定刑原则上相同,但现行刑法的法定刑幅度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对未遂犯的 未遂的关键取决于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客体,在于确定某一已经着手的盗窃行为最终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恐惧而被迫做出违法的事情;或者如果一个人缺乏食物或者其他生活必需品,除非犯法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保全自己,就象在大饥荒中无法用钱购买或者施舍得到食物时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将可能造成的结果或应当小心谨慎而不盲目自信从事,在是否尽适度注意或者小心谨慎从事方面也存在着行为的可选择性(以上情况若无行为可选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