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中法院作出的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以物抵债、分配、异议、中止执行、终结执行、不予执行、管辖权异议、追加或变更执行当事人等裁定,基本上为 执行行为的方式进行检察监督,也没有必要对该查封裁定书提起抗诉。检察机关通知法院纠正违法执行行为,应当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常规方式,这种方式迅速、省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再次审理并予以补救的程序。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十六章专门设立了民事 分权原则。如果生效的裁判确有错误,侵害了当事人一方的民事权利,则当事人在感觉诉讼成本合算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申请再审的权利行使再审权,但如果当事人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0.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未赋予执行员在裁定书上署名的权力,这给执行工作带来具体操作上的困难。 《民事诉讼法》也并未明确赋予执行员裁决执行中的纠纷 是债权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是进行执行程序的前提。应允许债权人作为申请执行人对不受理执行申请的决定提出异议和向上级法院请求救济。 (2)关于执行中止。它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35.html -
了解详情
的界定,导致和解协议一直处于软约束的尴尬状态。部分当事人利用执行和解引起执行中止,达到拖延执行甚至转移财产以规避执行义务的目的,进而引起执行和解争议。 ,对于和解协议的合法性有义务予以审查。 3.在依法审查的基础上,以民事裁定书的形式确认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从而赋予执行和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义务人之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45.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予以引渡。凡被请求国主管当局已决定对同一项或几项罪不予起诉或中止诉讼者,得拒绝予以引渡。” (7)死刑犯不引渡原则 以前的国际实践对可处死刑 同等效力的文件的副本;为了执行刑罚而请求引渡的,应当附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的副本,对于已经执行部分刑罚的,还应当附有已经执行刑期的证明;(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0.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来看,我国执行和解本质上兼具私法行为与诉讼行为两种属性,本质是民事合同。和解协议达成后,执行程序因申请而中止,或经过履行完毕而结案,虽经司法确认 使和解效力大打折扣,申请执行人也缺少和解不能履行的救济渠道。 三、我国民事执行和解的完善途径 (一) 法院应具有执行和解协议效力的审查权 2018年3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81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 怎么办?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15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应当注意:(1)当事人既包括用人单位,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723.html -
了解详情
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 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015.html -
了解详情
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 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888.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长,如果当事人采取不签收裁定书等或不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等手段拖延时间,耗时会更长。救济途径过于复杂,不仅降低了诉讼效率价值,还给恶意当事人以 管辖权异议的两审终审制存在难度,但可以予以修正,对上诉条件加以限制。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不服一审裁定”成为上诉的唯一的条件,但对于“不服”的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6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