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与证人证言之间在作证原理、证据属性方面也有差别,对这两者运用统一的证明责任承担方式并不合理。我国的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地位,因而被害人完全可以以当事人 规定的。对于刑讯逼供情节中度或者严重的情况,直接排除非法口供,以没有证据表明有犯罪事实存在为由作不批捕的处理,这种方式最为直接,效果也最为明显;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7.html -
了解详情
已在法院系统得到普遍执行。 第二种观点认为不应当赔偿,也就是否定说。该观点认为,存疑案件的当事人具有犯罪嫌疑,有证据证明其有罪,只是因已有的证据尚达 不公平的。笔者认为,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原意来看,其对象是特指无辜者,即完全没有犯罪的事实而被司法机关错误拘捕或者无辜者被发现后法院依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1.html -
了解详情
(JuliusGlasser)首先提出了证明责任概念的分层理论。他将证明责任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提出诉讼主张的当事人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证据,通过证据进行论证,推进 人身自由、政治权利、财产权利,甚至还可能涉及到被告人的生命权利。正因为如此,对控方证明犯罪的标准要求比较高,在英美法系国家,对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4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影响,从而做到准确定罪,也有利于被告人能够充分、有效地行使量刑辩护权,避免被告方在否认有罪的案件中没有机会就量刑问题发表意,见或者出现做无罪辩护的同时 认为,州可以要求被科处死刑的被告人运用优势证据证明与科刑相关的减轻情节存在,只要检察官首先证明犯罪的构成要素和加重情节的存在。[34] (三)在运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3.html -
了解详情
倒置。在这类案件中,立法者出于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犯罪的需要,规定由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同时,这种规定也考虑到举证的便利。在此类案件中,即使被告人的巨额 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虽然这段文字表述因没有明确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础上,提出救济诱导询问的方法是诱导性陈述的排除与补强,受证言不利益当事人有提出排除声请的义务。[31]事实上,为追求自己利益,受被 其自身证明犯罪的构成要件,因为比该案缓和的Daeche v.United States提出补强的要求是承认事实加上补强证据必须能够证实犯罪的所有要素。罪体规则不仅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9.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不出庭作证难以保障当事人的质证权,也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但是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要求所有证人都出庭作证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域外即使实行严格的 条规定:办理死刑案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指:(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每一个定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没有区分当事人责任、辅助性当事人责任与法官责任的不同性质,因此可能模糊证明责任的性质与边界。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在证据上的责任 的限度: 第一,只有在控方对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基本事实进行证明之后,被告方才需要对法定的应由其证明的辩护事实承担证明责任。既然控方指控被告人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97.html -
了解详情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并没有明确得到确立,相反《刑事诉讼法》第条却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的义务。 四、应当确立和有效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 的程度,并且对该标准进行了细化,证据确实、充分是指:(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0.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同等对待,不存在任何歧视。在法庭制造的控辩双方形式平等的氛围中,当事人双方自由竞争,任何一方都没有帮助对方的责任。因此,刑事庭审被视为一种 证据的复印件和照片,且检察院可以依法隐瞒证据,移送的证据亦仅仅限于其中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的有关部分。{7}加之辩方庭前取证能力不足,同时被告人也无权通过国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