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强调了法典中心主义,例如,在19世纪,民法典在法国一直被视为核心,法律的真正心脏 [10],而对单行法的制定持否定态度。 法典中心主义不仅仅是法制统一 。50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统一《合同法》制定以后,《物权法》也于2007年顺利出台,民法典的制定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对于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8.html -
了解详情
若不是在整体上有来自于自然法而又发展了的法典编纂思想,那么它在思想史上就会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法国民法典》也是以自然法构想为基础的,即 没办法真正将民法和其他法律部门区别开来,也就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国民需要的民事法律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必须遵循两个要求:一个是在对先进文化包括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24.html -
了解详情
标志:她是法国的宪法。[5]何尝不是呢?民法典以保护人、促进人的发展为其立法精神,必将促进对人权的保护。标志着人权宣言的民法典的制定,必将 ,Nanterre France,1990,p.65-78. [27]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下文如未作特别说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06.html -
了解详情
的无形,并不是指客体的“无形”。因而,将无形财产界定为有形物所有权以外的权利体系不但是与早期罗马法和近代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相一致,也是与 财产权、市场经营自由权、政府特许权等,其中大多数无形财产并不属于物权法的范畴。如若通过物权法的扩张来制定产权法,那么一方面使无形财产仍束缚于物权理论和立法体系之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0.html -
了解详情
题目到内容也实际引导国民“见物不见人”。物权的概念并不是大陆法系广泛采用的概念,民法典的始祖《法国民法典》并不使用“物权”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曾经与我国制度相同的 较大的区别,更不能将其与罗马法、中世纪的财产法相提并论。物权法的问世将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释:①(意)彼德罗。彭梵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85.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民法制定在后,其立法技术及法典内容,被认为较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进步。[9]第二,《大清民律草案》和《民国民律草案》本采民商分立,于民法典 和地区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兼采英美法系的灵活制度,并着重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协调一致。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必将继续推进这一从新《合同法》开始的“多元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55.html -
了解详情
的指导思想是:维护正义与公平、保护人权、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适应社会关系变化的要求以利于对其进行有效调整等。所谓“正义”,按其首创者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 合一还是民商分立、是德国结构模式还是法国结构模式还在争论不休,尚无定见,而这些争议势必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民法典的制定。即使在这些问题上达到统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2.html -
了解详情
的研究论证,但我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法国法上的侵权法模式与法国民法典的体例模式是密切相关的,同样,德国法同样如此。假如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在 这涉及整个民法的体系问题,不可不慎重。(四)法官的法还是立法者的法?法国民法典制定的当时,对自由怀着深情的向往,而极端得厌恶、警惕司法专制,所以力主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21.html -
了解详情
而法国的塔仑教授则持否定说。这当然与各国不同的民法传统有关,比如《德国民法典》包括总则,而《法国民法典》则并不包括总则。按照卓布尼格的设想, 民法典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具体思路。欧盟学者关于起草《欧洲民法典》的学术探讨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国学者应当及时追踪欧洲学者有关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95.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人将用益物权和债权都看作无形物这一规定上可见一斑。法国民法典仍沿袭了这一观念,整个民法典也可描述为“人—财产”这一结构,其中财产仍是从物的角度 无形财产,缺乏技术上和规则上的可能性。由于法律关系的膨胀,单行立法的发展,民商事关系和知识产权法已经形成了分散化的格局,民法典的制定仍是对传统民法固有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