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方式以及申请再审程序和期限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新旧法律规范的衔接与适用仍有不少模糊之处,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以供审判实践中参考。一、关于 新行政诉讼法和《适用解释》规定不冲突的,仍可以继续适用。同时,虽然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国家赔偿有所不同,但在新旧法律的衔接问题上,同样存在共性。因此,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892.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之考量,对国家机关应兼采限制说的合理成份对其予以赋权限定,这样既可实现公益诉讼之立法目的,又可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程序相衔接,使公民、法人或者 公益诉讼成为滥诉和恶意诉讼的渠道。 4.3 建立健全符合民事公益诉讼特征的诉讼程序 与传统民事诉讼的主观诉讼类型不同,民事公益诉讼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客观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570.html -
了解详情
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 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 、巧妙地提出诉讼请求 可以说,整个民事起诉状的“精点”之处就在于如何提出“诉讼请求”,诉讼请求的内容是当事人 提起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 不同类型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7.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机制,即议会救济机制、司法救济机制、行政机关内部救济机制进行比较,探讨其相同与不同之处,有利于阐明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独特功能及其作为一种特殊的 程序。预审员调查结束后,应提出一个报告,交合议庭审理;日本行政诉讼审理程序与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相似。 从判决结果来看,行政监察专员对申诉案件进行调查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23.html -
了解详情
前置程序都是纠纷解决程序,而且都属于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的范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诉讼前置程序的类型不完全一样,有的诉讼前置程序是调解;有的诉讼 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10] 三、我国民事诉讼前置程序设置的基本原理 诉讼前置程序的科学设置是完善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一环。我国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6.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事诉讼乃是解决私权纠纷的程序,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相比,民事诉讼更强调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即民事诉讼更强调当事人进行原则。 其法官的素质在整体上是较高的。在此不同之法官背景下,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当事人可以选定法官进行审判,其结果必定是当事人更趋于选择具有较高法律素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10.html -
了解详情
团体,第二步是判断它是否属于立法授权能够提起团体诉讼的团体。与诉讼团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当事人能力不同,非法人团体则具有一般的当事人能力,也就是说,某个非法人 诉讼机制,并给予独特视角下的支持,体现出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支持起诉原则的功效。同时,对行政诉讼尤其是行政公益诉讼的运用不足,也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在制度设计上可以民事公诉与行政公诉并存,即在修改民事、行政诉讼法时,既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又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当两种公诉 是提起民事公诉还是提起行政公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民事公诉与行政公诉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二者都是针对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2.html -
了解详情
一国家,私人参与给付行政却具有不同的法律依据,这种法律依据则会因其制度背景的不同而各有特色。 (一)宪法与法律之中的国家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 第15条第1款第3项之规定,裁决如下:1.撤销秦淮区法院1729号民事判决;2.发回秦淮区法院重新审理。此时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再以养老保障行政任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08.html -
了解详情
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 起行政诉讼。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 一般认为,这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对释明权 和法律行使释明权,告知两种法律关系 在举证责任、赔偿标准及范围、诉讼时效上的不同,由其自行选择决定请求权基础法律关系,即选择诉 由。 第二,法官行使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