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出于故意。在实践中,对间接故意实施的与出于过于自信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比较难以区分。二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 这些条件,才使得危害结果未能避免,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意愿。 3、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二者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989.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出于故意。在实践中,对间接故意实施的与出于过于自信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比较难以区分。二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 了这些条件,才使得危害结果未能避免,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意愿。3、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二者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21.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成立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已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过失构成;前者则出于故意。在实践中,对出于间接故意实施的与出于过于自信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比较难以区分。二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46.html -
了解详情
会预见进而避免危害后果的发生。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并不是先判断行为人是否疏忽大意,而是先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最后,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02.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就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为过失,那么行为人的行为就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法条竞合, 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笔者认为,一般而言行为人醉酒驾车肇事案件的罪过形式应为过于自信的过失,下面将详述之。 由于《刑法》第18条第4款明确规定: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54.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对于此案定性的争议似乎并没有停止,舆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认为是过失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是依法裁决;另一方却认为是故意犯罪,判处有期徒刑3 其中根本的分歧电正如前所述,就是如何考察认定行为人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放任被害人死亡的间接故意。当然,争论的双方都从自己理论的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