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本案事故造成二人死亡,事故的起因 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此处,其逃逸行为已经作为其承担事故主要责任的情节进行认定,成为交通肇事罪定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在量刑时根据“禁止对同一事实重复评价”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443.html -
了解详情
两个案例,实务部门都认为属于过失共同正犯,只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按照共同犯罪处理。但是,要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必然是借用了过失共同正犯一部实行全部责任的 ,共同过失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就有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化倾向。而我国,由于遗弃罪没有规定结果加重犯,对于肇事逃逸案件,虽然理论上有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包括第二档次法定刑)、因逃逸致死、故意杀人罪三 立法目的几乎落空。另一方面,对于移置逃逸的又习惯于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甚至最高院2000年11月10日做出的关于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第6条还予以了充分肯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后果的,到底应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兼能适用的固定模式。仔细考察司法实践中醉酒驾车 案量刑判决适当,中新网2009年9月8日登录。 {8}高秀东:《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9}同上注,第2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473.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后果的,到底应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兼能适用的固定模式。仔细考察司法实践中醉酒驾车 案量刑判决适当,中新网2009年9月8日登录。 {8}高秀东:《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9}同上注,第2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97.html -
了解详情
面前自杀,男子既不制止,也不送医院抢救。对于这类案件,以往的司法实践大多以先前行为为根据,认定男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5]可是,恋爱也好、分手也罢,都 出在罪名的确定上。一方面,司法解释没有将逃逸致人死亡确定为独立的罪名,但在将指使逃逸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时,又是将逃逸致人死亡作为独立罪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9.html -
了解详情
面前自杀,男子既不制止,也不送医院抢救。对于这类案件,以往的司法实践大多以先前行为为根据,认定男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⑸可是,恋爱也好、分手也罢,都是 出在罪名的确定上。一方面,司法解释没有将逃逸致人死亡确定为独立的罪名,但在将指使逃逸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时,又是将逃逸致人死亡作为独立罪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34.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具体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形时,应当认定为实害犯形态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竞合 交通肇事罪是 后果的行为多是作为交通肇事罪来处理,如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交通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14.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具体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形时,应当认定为实害犯形态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竞合 交通肇事罪是 后果的行为多是作为交通肇事罪来处理,如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交通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03.html -
了解详情
第133条规定,也是增设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法定情节之立法精神所在。此条款的立法背景是这样的。从司法实践有关交通肇事罪的调查结果显示来看,近50%的肇事司机 以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案件如何定罪的问题,当前也存在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规定只适用于由交通肇事罪转化成的故意犯罪。按此种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