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理论上应是在人民调解员或其他组织主持下,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上述思想意识的存在使得当事人对诉讼中法官调处纠纷过度依赖,导致诉前 当事人的民事权利。[6]因而在诉前调解程序中,应加强人民法院对诉前调解工作的司法审查力度,特别是对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是否侵犯第三人权利等方面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24.html -
了解详情
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依据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十八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 的业务指导,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促进人民调解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预防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能。6、建立健全多渠道解决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478.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国家之后。目前,中国纠纷解决机制及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调解协议效力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仅仅认可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而这不过是调解与 群体性诉讼分案处理等);即使面临着一定的诉讼压力,法院通过资源配置以及人事和程序的改革,仍然有提高效率的较大空间。随着法院不再以立案数量作为法院考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85.html -
了解详情
撤回起诉,则,应当驳回起诉。其主要理由为:1、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当自诉人已经放弃了自诉权时,对其意思 程序[M].李克强、杨百揆、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1999。 [4]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5]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93.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来说,既然提起了诉讼程序,这样的调解结果还不如获取一个形式上更加规范、严肃的判决。因此,在实践中,调解协议的达成,基本是以一方当事人在 我国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除法院审判和调解外,还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和仲裁,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只能对传统熟人社会的简单纠纷产生作用,对市场经济社会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81.html -
了解详情
筑牢源末两道防线 从制度层面看,以人民调解为核心的民间解纷机制是纠纷解决的第一道防线,属源头性化解矛盾纠纷,对司法诉讼效果尚不尽理想的今天更显得 实现效力上的衔接。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现在的人民调解协议已具备民事合同性质,但是还不够,其他解纷主体所作的调解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9.html -
了解详情
其二,调解的合法原则得不到普遍遵守,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法院审判人员往往带有调解偏好,以致于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不注重审查案件事实和相关证据,使调解的合法 原告到期债权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孔明主篇,《中国民法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13页。 [2]刘敏著,《当代中国民事司法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向开放化、合理化、自愿化、保密化方向发展,调解程序中,我国已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网络,从居委会、村委会、人民调解员到乡街道司法所,形成了完整的纠纷 予以告之,从而引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做出判断,以利于调解协议的达成。因为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立案后由于双方当事人对审判成本的不确定性都很担心,通过解释与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肯定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合同性质和约束力之后,当月24日, 、司法机关等公共机构寻求纠纷解决途径,以至于上访、信访和诉讼案件大幅度增加,公共机构不堪重负。 (二)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弱化 共和国建立后,国家通过一体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88.html -
了解详情
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肯定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合同性质和约束力之后,当月24日, 、司法机关等公共机构寻求纠纷解决途径,以至于上访、信访和诉讼案件大幅度增加,公共机构不堪重负。 (二)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弱化 共和国建立后,国家通过一体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