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待遇权利的,完全符合法律关于时效的规定。 2.退休职工没有超过主张权利的时效。 有观点认为,因劳动争议案件需要经历仲裁前置程序,退休人员主张工伤待遇的 退休、退职后被确诊为职业病的,可以按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护理依赖程度发给生活护理费。只有少数地方因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5348.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故申请人不能要求被申请人支付未续签劳动期间的双倍工资。 (二)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支付双倍工资赔偿金的诉请已超过诉讼时效。 根据《劳动仲裁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474.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规定了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 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第二,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往往存在时效问题。在仲裁和诉讼中往往以劳动者超过了一年时效为由不支持劳动者的请求,或者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933.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仲裁时效不存在中止和中断的问题,非基于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超过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因此,合同性质不同,对 的劳动纠纷频繁出现,加之立法本身具有后及性,使得司法工作者在处理一些劳动争议时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在适用中出现很多困难,从而造成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09.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之权利,用人单位承担对应之义务。当然,劳动基准法也规定了劳动行政部门所承担的行政职责和职权,但不能因为劳动基准法中含有一点行政法的内容就将之归 作出修正。例如,修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使之与劳动监察时效制度一致,皆为2年。 2.扩大劳动者的选择自由。对应当属于劳动监察事项的案件,在劳动者申请基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09.html -
了解详情
月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用人单位要求解除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劳动者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提供财产担保的,也可提供保证人担保。 第十二条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但对于2008年5月1日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有关仲裁时效和起诉权的规定仍适用《劳动法》。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用已达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930.html -
了解详情
怎么可能超过诉讼时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条第2项规定:“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 政策规定,因而能够成立;被告及第三人的答辩及辩解不符合客观事实,违背了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因而不能成立。 尊敬的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法官,上述是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522.html -
了解详情
及最高院民一庭负责人的相关讲话精神,法院仅受理因不能补办社保手续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争议案件。故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社会保险费欠缴、拒缴 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因超过仲裁申请时效其申请或诉请被驳回,现以其已退休、不能补办社会保险手续、实际损失已发生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882.html -
了解详情
就构成无理解雇,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补偿。而劳动者只要履行了预告通知程序即可平等的现象。许多劳动争议案件都明显反映出这种授权不平等现象。因为立法时授权不平等 经济补偿金,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8.html -
了解详情
为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法律程序为一裁两审,即使在处理时限内,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如果走完所有程序,也有可能会将近1年时间,非常不利于劳动者权益保护 ,限制了劳动者通过法律程序保护其劳动报酬权。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时效为60日,客观上为劳动者权利行使设置了障碍,超过仲裁申请时效,就有可能失去请求保护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