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政诉讼尚未审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于2005年8月31日中止审理,在行政诉讼二审判决生效后,该会于同年12月21日恢复审理,经五次开庭审理,当地X 得到及时的保护。 问题二:劳动能力鉴定复查程序的合理性值得质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953.html -
了解详情
,以此来实现实体公正,那么在行政诉讼中法院的职权取证是否可以用来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呢?根据《证据规定》第23条第二款人民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 ,又使得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理应受到比民事诉讼更加严格的限制。然而,从纠纷的实质性解决考虑,这种限制似乎又不应该太严格。例如调解程序中,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等权保护。因为行政机关根据立法的授权或者基于行政行为自身的执行力,在行政诉讼程序中作为当事人一方可以先执行有关处分的内容,因此如果不赋予相对人有 具有被视为合法行为并要求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尊重的法律效力。[18]第二,是国家行政管理统一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需要。当事人因不服行政处理决定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48.html -
了解详情
即司法审查权;第三,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法院有权通过行政诉讼进行审查并予以撤销。显然,在三种权力当中,由于法官通常由行政机关任命或经立法机关批准 的民事案件抗诉应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按照第二审程序的抗诉。即对法院第一审未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按照上诉程序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撤销或者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58.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是最大限度地放宽了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当事人资格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行政诉讼上引入了客观诉讼,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人均可以不受限制地提起行政诉讼, 中的秘密事项。因此,如果相关刑事执法信息已经依照法定程序定密,当然就属于不予公开的范围。第二,从裁量公开来看,如果相关刑事执法信息没有定密,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768.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说 台湾地区新《行政诉讼法》删除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准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于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诉讼标的于确定之终局判决中经裁判者,有确定力。从而, 为据者,应依行政争讼程序确定之。该项规定行政法院判决对普通法院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具有既判力,普通法院在审理国家赔偿案件时,在行政诉讼标的范围内,应收拘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45.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说 台湾地区新《行政诉讼法》删除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准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于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诉讼标的于确定之终局判决中经裁判者,有确定力。从而, 为据者,应依行政争讼程序确定之。该项规定行政法院判决对普通法院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具有既判力,普通法院在审理国家赔偿案件时,在行政诉讼标的范围内,应收拘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5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的发展初期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如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是从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第二款的规定开始确定的(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 ,行政机关作出处理决定时同时裁决了相对人之间的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不服该民事部分裁决而提起的诉讼。 五、行政民事竞合诉讼初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28.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是最大限度地放宽了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当事人资格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行政诉讼上引入了客观诉讼,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人均可以不受限制地提起行政诉讼, 中的秘密事项。因此,如果相关刑事执法信息已经依照法定程序定密,当然就属于不予公开的范围。第二,从裁量公开来看,如果相关刑事执法信息没有定密,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0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又列举了原告需负举证责任的一些情况。然而,透过这些立法规定和 标准应为:诉讼的提起,要求原告应首先负推进的责任;在行政程序中主张权利发生的一方在行政诉讼中仍要对权利发生要件负举证责任,另一方对权利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