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目的的出发点。由此,笔者对上述关于刑法目的的观点发表如下看法。 第一,笔者赞同张明楷教授的观点,认为保护法益是刑法的目的但,这只是刑法的目的之一。 :《民权刑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及以下。 〔19〕张智辉:《刑法理性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20〕 [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目的的出发点。由此,笔者对上述关于刑法目的的观点发表如下看法。 第一,笔者赞同张明楷教授的观点,认为保护法益是刑法的目的但,这只是刑法的目的之一。 :《民权刑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及以下。 〔19〕张智辉:《刑法理性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20〕 [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2.html -
了解详情
:为何偏偏我是无期[EB/OL].新浪网(来源:新京报).//news.sina.com.cn/s/l/2008-04-14/050915349080.shtml. [18]张明楷.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当代法学.2005(1):10. [19]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5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概念之提倡》,载《法学》2006年第3期。 [49] 参见储槐植、张永红:《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 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95页。 [62] 参见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1.html -
了解详情
如交通肇事罪等,也应认为是过失犯罪。为了对过失犯罪认定标准文理说进行限定,张教授又提出了三个实质性标准:根据尊重人权主义原理,对于法益侵害并非严重的行为 是杀人行为。借用新干线事故这一犯罪手段对于被害人死亡而言,没有类型性的危险。参见张明楷:《严格限制结果加重犯的范围与刑罚》,《法学研究》2005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8.html -
了解详情
鹏:为何偏偏我是无期》,新浪网(来源:新京报),//news.sina.com.cn/s/l/2008-04-14/050915349080.shtml。 [42]参见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说第4页。 [43]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法修改研究小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目的的出发点。由此,笔者对上述关于刑法目的的观点发表如下看法。 第一,笔者赞同张明楷教授的观点,认为保护法益是刑法的目的但,这只是刑法的目的之一。 许道敏:《民权刑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及以下。 ⒆张智辉:《刑法理性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⒇[英]PS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67.html -
了解详情
犯未遂予以处罚的倾向。上述司法解释颁布施行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胡斌、张筠筠等故意杀人、运输毒品案又通过对该案的裁判理由再次体现了这一 ,存在过于扩大刑法处罚范围的弊端,其妥当性值得推敲。 (39)参见前引(26)张明楷书,第248-249页。 (40)前引(33)。 (41)参见前引⒄[前苏]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控制的特点。因而也能够较好解决实际问题。就以上分歧案例而言,之所以认定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的行为是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理由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犯罪是具有违法性 着 ,李昌珂译 ,法律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第6页。 [6] 张明楷 《寻衅滋事罪探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第8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63.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方法。陈兴良教授在刑法哲学、刑法方法论、刑法知识论方面始终引领着刑法学界。 张明楷教授是中国规范刑法学研究的旗帜,他先后出版了《刑法的基本立场》( 教授、黎宏教授绝对是学界的大腕。 北大刑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储怀植教授、张文教授、刘守芬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和陈兴良教授等中青年教授组成的强大师资阵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