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郑州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⑸张举芮:故意伤害案件中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下的分析,兰州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⑹张 学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⑺徐伟抢劫案,北大法宝案例,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法院(2012)丹刑初字第189号刑事判决。 ⑻巫仰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783.html -
了解详情
因出租医疗设备而构成共犯四种情形,涉案自然人可能触犯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等不同罪名。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单位 配型和接受人的适应症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进行审查,但是上述案例已经表明,在实践中伦理委员会不认真履行审查职责,甚至利用职责谋取利益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256.html -
了解详情
并无义务实施的事项,或者妨害他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日本司法实践认定强要罪的一个案例是,行为人斥责被看守的13岁女孩,把铁皮桶、空木桶放在其胸部或者头上 被男友李某用烟头烫、铝芯胶皮线抽打等方式折磨得遍体鳞伤。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李某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参见http://news.sina.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034.html -
了解详情
”的共同,如此也就不会造成共同犯罪成立范围的无限扩大。例如,类似在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盗窃和抢劫、强奸和抢劫之间,由于可能存在着暴力致死、非法 盗窃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1),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页348—350。 {46}张明楷,见前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三份法律效力可疑的座谈会纪要[4]里针对死缓适用提出了倾向性意见。针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对于 。比如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学会可以组织力量进行编撰。事实上英美法系的案例汇编主要就是由民间力量完成的。[25]第三类主体为学术机构。比如可以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280.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50]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心理梗阻理论(Hemmschwellentheorie)解决这一类区分杀人故意与伤害故意的疑难案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应该会认真而明确地相信 新生儿的,处5年以下的剥夺自由,这个法定刑轻于第105条的故意杀人罪,重于第109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第107条在激情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0.html -
了解详情
和强调行为人的主观要素而忽视客观要素,其背后正是主观主义理念在起作用。 再如,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殴打行为的界限时,传统刑法理论和实务认为,要把故意 html,2009年6月8日访问。 [37]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犯罪案例丛书》编委会编:《刑事犯罪案例丛书(伤害罪)》,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0.html -
了解详情
和强调行为人的主观要素而忽视客观要素,其背后正是主观主义理念在起作用。 再如,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殴打行为的界限时,传统刑法理论和实务认为,要把故意 html,2009年6月8日访问。 (37)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犯罪案例丛书》编委会编:《刑事犯罪案例丛书(伤害罪)》,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68.html -
了解详情
的精神刺激。由此决定了此说的第三个缺陷,即不能涵盖所有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故意,因为并非所有的寻衅滋事行为都 是为了寻求下流无耻的精神刺激,因而具有极大的 片面性 由于该行为尚未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故不构成流氓罪(当时的罪名)。 案例2,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1998年11月一天的晚上,裘某等三人在嵊州市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25.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并不是甲、乙两人共同的故意伤害行为所引起,而是乙的故意杀人行为所引起,甲的行为只是伤害行为,其对丙的死亡结果没有过失,不能 ,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35136页 ④参见曾宪义:《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21页 ⑤参见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