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等价原则的。所以,在刑事立法方面,资产阶级刑法学者遂以相对确定刑作为罪的法定刑。 但在刑罚论中,有的条文之法定刑只求与罪行相适应,而无视总则第5条 复仇,对内则实行家长惩戒权。个人依靠氏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能作到这一点:凡伤害个人的,便是伤害了整个氏族。假使一个氏族成员被外族人杀害了,那么被害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1.html -
了解详情
,试问还有什么客观标准来衡量意图呢? [24]很清楚,马克思在区别盗窃(林木)的罪与非罪的界限时,并没有用犯罪客体,而只是提到了对象、行为、意图等。 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中去掉,将使该犯罪构成丧失规范评价要素。这一为犯罪客体辩护的理由不能说毫无道理,但这一观点没有考虑到我国犯罪概念实际上在犯罪构成之外起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259.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和立法建议。 一、专家辅助人制度绝非摆设 安徽黄山民警方某、王某被控故意伤害罪一案(下称:黄山案)[6],是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辩护人申请专家辅助人 封开案判决,明显有悖法治要求。 在封开案中,笔者基于辩护技巧角度考虑,已经把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核心观点,融合在辩护词中,提交给了合议庭。但遗憾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44.html -
了解详情
与安全、基本人权等;另一方面,国际犯罪通常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实际损害,如大范围的人员伤亡、严重伤害、财产损失等。 综上,笔者认为,国际犯罪是指由 不管是否违反行为地国家的国内法,都构成反人道罪。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因为纳粹德国曾经通过了一系列反犹太人的法律,为了避免被告人进行依照法律的辩护。纽伦堡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7.html -
了解详情
,试问还有什么客观标准来衡量意图呢? [24]很清楚,马克思在区别盗窃(林木)的罪与非罪的界限时,并没有用犯罪客体,而只是提到了对象、行为、意图等。 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中去掉,将使该犯罪构成丧失规范评价要素。这一为犯罪客体辩护的理由不能说毫无道理,但这一观点没有考虑到我国犯罪概念实际上在犯罪构成之外起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7.html -
了解详情
成骨折。检察官以过失伤害罪对马车夫提起公诉。一审法院宣告无罪。检察官向德意志帝国法院抗诉,但后维持原判。理由是:肯定基于违反义务的过失责任,如仅凭 于法官,控审一体化倾向极为明显,辩方无法广泛系统地进行有效的辩护。有鉴于此,笔者赞成将我国的犯罪构成要素进行结构性重组,即将犯罪客体剔出犯罪构成而将其置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71.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这里,我愿与读者一起来重温一个巴丹戴尔书中所详细描述过的案例,看看正确的辩护策略、良好的法庭规则是如何将一个已被新闻媒体私刑处死的被告挽救回来 吉尔.胡德书,第464页以下。 [38] 不止于此,如果死刑适用的面及于谋杀以外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犯罪人还会产生与其将其打伤不如将其打死的想法,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0.html -
了解详情
,无可挽救不治死亡,即被告除负过失伤害罪外,并应分别情形论以遗弃致死罪或消极杀人罪。[3]这无疑是针对行为所为的一种推定。 在法律中存在客观 提出犯罪构成的该当性得到证明之后,违法性、有责性的辩护事由应当由被告人提出,并且需要提出一定的证据、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检察官才承担证明阻却事由不存在的负担。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
有无的判断是决定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区别的内在的东西,进而,故意有无的判断与无许可营业罪的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的判断不无关系[14]。有的学者则率直地指出, 传统,抛弃了以下格言任何人都不被认为不知法律,判例认为:违法行为人不知其行为违法当罚不能成为辩护理由,援用不知道法律对犯罪意图并无影响这种僵化的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8.html -
了解详情
所要严厉打击的杀人、抡劫、强奸、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犯重罪的被告人,无疑是放纵犯罪。因此,对这些犯重罪的被告人,不应该考虑其适用缓刑。另一种观点认为, ,还要看其是否有具体表现;二是要正确区分悔罪与依法辩护的关系,不能把被告人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辩护的行为简单地认为是拒不认罪。 4、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