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权消灭说,理由是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此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权利,当然为诉权无疑。⑶多数意见认为系采胜诉权 ⑽⑾故目前在适用时应依目的性限缩的方法予以填补。 针对民法通则对于消灭时效客体规定得过于宽泛的情况,我国学者纷纷提出限制客体范围的方法,有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4.html -
了解详情
原告起诉至法院时距伤情鉴定已两年有余,超过了民事诉讼法中对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一年的规定,但被告在劳动仲裁委员会组织调解过程中愿意调解,对此 法定事由中“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的情况,但并不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不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断。故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案情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702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表述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民事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给予救济(诉讼保护)的期间即为诉讼时效期间。这一表述明确,这里的诉讼时效 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即其取得时效期间起算点为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8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短期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涉及 支持其主张而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认定,无需自行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依职权调取证据的情形限定为:一是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85.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当事人与国家审判机关-- ---法院之间的关系,诉权由法院的职责活动保证行使,民事权利关系则发生于当事人之间,通过义务一方履行义务的行为而实现;第三,从 权 利加以保护。审判中所以不受理无争议的纠纷,原因就在于主体没有诉权。不仅如此,已过诉讼时效的民事权利发生争议时,权利主体也不享有诉权,丧失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9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指出: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限制,但自其知道二年内没有行使权利的,则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终止。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3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指出: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限制,但自其知道二年内没有行使权利的,则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终止。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7.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除了法律列举的几种特殊情形,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最长不 期。 {14}参见前注{12},营从进文。 {15}参见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法学》2005年第2期。 {16}股东知情权行使主体资格,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00.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除了法律列举的几种特殊情形,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最长不 年10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的股东知情权案件研究课题组认为,能够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原告股东不应仅限于被告公司的现任股东。其理由在于,如果法院对于股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54.html -
了解详情
明琐:《票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2] 所谓消灭时效,是指因一定期间权利不行使,而使其请求权归于消灭的制度。参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 [4] 我国民法上的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间。参见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 [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1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