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条规定当事人有权收集、提供证据,但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设立了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第74条)以及法院依职权收集诉讼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7]齐树洁、黄斌:《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6.html -
了解详情
)等司法解释进一步肯定,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乃至一些中级人民法院出台的证据规则、简易程序规则、研讨会纪要中有些内容就直接为最高人民法院所吸收[4](P.8-9)。 作出了规定,其中确立了两造审理原则、法官在引导民事诉讼中的主导作用、当事人和法官各自作用推进诉讼原则。第二,被宪法化,使这些规则成为高位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规定》第四条 对抗的败诉后果。 5、严格被告的举证时限和恰当的证据保全,有助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正确适用 在举证责任倒置的诉讼中,虽然被告对特定的内容负有举证责任,但原告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9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理论的方法,以期对现实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改进。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及民事抗诉监督的范围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 有学者把这种事实称为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如果对自已的主张不能举出足以使法庭认定的证据,其责任应当由举证责任人来负,可能导致某一事实和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察,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1辑,1999年。 王亚新,中国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一)(二),日文,载日本《民商法杂志》109卷第四 ;王晖晖,2002年,368-402页。 30关于德国及日本的民事诉讼中如何从原理和程序外观上区分作为证据方法的当事人陈述,参见王亚新,2002,40-46,1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质证、辩证及认证程序,严格审核当事人所提供证据的来源,明辩其质证意见,按照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的三要素去伪存真,不枉不纵。对有些证据的真实性 服判息诉。 二、消极心理 在民事诉讼中,有些被告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强,对其被起诉当被告不理解,认为当被告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对诉讼活动冷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7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34] 如德国民事诉讼法上1991年4 月开始实施的独立的证据保全制度 ,在诉讼的准备阶段实际上也部分地起到了帮助当事人直接向 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40] 汤维建:《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兼与我国作简单比较》,载《中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48.html -
了解详情
的许多理论不能恰当得以运用,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缓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冲突和混乱,但收效甚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体现出重刑轻民思想,人权保障不力。 上,刑事法庭不愿收集许多与刑事诉讼无关,但对民事赔偿问题的解决有意义的证据。在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上,有关财产保全的规定,查封、扣押刑事被告人或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3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获得的答辩时间要取决于审理刑事案件的需要而定,而不能享受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15天答辩期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比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值得特别考虑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的问题,由于刑事追诉时效期间较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27.html -
了解详情
的许多理论不能恰当得以运用,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缓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冲突和混乱,但收效甚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体现出重刑轻民思想,人权保障不力。 上,刑事法庭不愿收集许多与刑事诉讼无关,但对民事赔偿问题的解决有意义的证据。在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上,有关财产保全的规定,查封、扣押刑事被告人或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