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状副本发送其他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发送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 的; (三)约定仲裁或者已经提起民事诉讼的; (四)其他不宜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情形。 对不予准许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一百四十条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878.html -
了解详情
地进行准备。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中对被告不予答辩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在被告无正当理由没有提交答辩状时,可以推定被告承认了原告所主张的 ,1993.169-171. [5]〔美〕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M〕.蔡彦敏,徐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6. [6]唤醒记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导致一系列问题:在双方宣读诉状和答辩状后,法官难以当即确定争议焦点。庭审过程冗长,一个案件往往需要多次开庭。从诉讼的流程看,目前缺少从立案到审理之间的 2002年2月出版,第265页,第302页。 ③黄松有主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第25页,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5.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则以判决确定前为申请撤诉的期间。笔者认为,处分权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就撤诉而言即使在终局判决作出后,由于 提交答辩状或作出实际答辩前,当事人可随时撤诉;但是在应诉方提交答辩状或作出实际答辩后到判决确定前,若原告提出撤诉,应该征得被告同意,所谓实际答辩,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5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理念,使其从原来注重实体公正转变为更为关注程序公正,而且改变了整个民事诉讼的制度,其影 响远远超出证据制度本身,对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 相对简单的案件,法官也只有在认真阅读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后才有可能了解双方争议的案件事实是什么。情节复杂的案件,要在进人审 前准备程序后,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276.html -
了解详情
答辩的法律后果。实践中,大多数当事人或律师均在开庭审理时才突击提交答辩状或口头进行答辩,有意给法官归纳整理双方争点设置障碍,不利于提高庭审效率。 3、 ,充分发挥二者程序功能作用,以便在尽可能降低诉讼成本的基础上解决纠纷,共同完成民事诉讼的任务,真正实现正当程序的价值取向,从而使程序正当性与审判公正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该法第三十八条又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应当 成年邻居查证属实后,应以受送达人得知司法文书内容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必要时让其共同承担一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责任;如果受送达人在送达期间下落不明,其同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76.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对谁有权提出管辖异议理解不一,理论界对管辖异议权主体的范围也存争议。 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认为,管辖权异议只能由被告提出,从而把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 ,即15日。同时,笔者认为,除被告应自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外,根据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的不同,这一期间的确定应略有不同。 在移送管辖等情况下,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8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定》功能实现的有限性 民事证据制度与民事诉讼联系非常紧密,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证据制度的具体运作环境是民事诉讼,其立足点和 规定》要求被告应当在答辩期间内提出书面答辩状。然而,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在答辩期内向法院提交书面答辩状属于被告的诉讼权利,这就直接导致了举证时限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76.html -
了解详情
, 将导致程序失衡。基于此,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 2. 1针对原告起诉、被告不答辩的情况, 建议制定答辩失权制度 我国民事 被告在答辩期间, 特别是上诉人在答辩期间不提交答辩状, 而在开庭审理中直接提出口头答辩意见或当庭提交书面答辩状是常有的事。因此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