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在于规范其所存在之社会的行为,而不在于描写其所存在之社会。(参照Larenz, Methodenlehre derRechtswissenschaft, 3. Auf.l 1975, S. 233, 235f.f.转引自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4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4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出现,在损害赔偿法领域也出现了这种社会化的思潮,代表性论文为许藻镕所编的《法学论文集》中的损害赔偿之社会化一文,此文对无过失责任进行了大致介绍,并对 的国学功底,自觉运用西方的学说以研究中国现实下的法律问题,取西方之学说与我国固有的社会实践材料相互参证,大大开阔了研究视野。如黄公觉对于诽谤之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38.html -
了解详情
应认识到二者是具有很强的对接性的,[9]同时考虑到我国社会普通公众的语言习惯、丰厚的司法实践基础、集约式的立法风格,[10]因此,笔者并不主张我国今后的 2008年第6期。 [2]参见郭泽强等:《反思刑事和解制度》,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 [3]参见闾刚:《恢复性司法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54.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制度;第24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修正案的通过使得我国保障生存权之社会救助制度,有了更深的宪法基石。除了宪法中的这些生存权规定,《 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48页。 [13] 参见刘宗德:《制度设计性行政法学》,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71-174页。 [14] [日]桑原洋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2.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融会于具体部分之中也是在理的。所谓人法、物法体例安排纯为立法与法学研究倾向、历史习惯、历史水平不同所至,未必就与民法本位有必然联系,而 非指民法的基础,而是民法调整工具的侧重。 2、民法调整方法的与时俱进-社会本位 民法之社会本位一说无论是兼及也好单独使用也好,都是现代民法对近代民法极端个人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9.html -
了解详情
有机联系是现代立法者所深信的知识,拥有这种知识是立法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法学理论研究,创新是它的本质要求。法律创新,其实就根植在一切从事法律工作或者 研究历史只是借助本土资源的一种方式。但本土资源并非只存在于历史中,当代人的社会实践中已经形成或正在萌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是更重要的本土资源。现实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04.html -
了解详情
指民法的基础,而是民法调整工具的侧重。2、民法调整方法的与时俱进-社会本位民法之社会本位一说无论是兼及也好单独使用也好,都是现代民法对近代民法极端 ,1997.233。[6]章礼强、骆军。论以民法本位编创中国民法典[J].现代法学,2001(专)。[7]李开国。民法总论[M].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编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3.html -
了解详情
相互承认和同意所进行的对话的实践形式。”[14]实际上,罗尔斯、塔利和强调自律性实定法秩序权威的法实证主义,在“如何构筑、维持社会的协动结构这一课题”面前 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30页。 [25](德)司丹木拉:《现代法学之根本趋势》,张季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是这种国家观是如何形成的,又何以能够成为一种社会实践话语。一些西方学者将之归于自然法学派的一些伟大思想家个人的远见卓识,归于他们个人的 历史舞台,成为民法法系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28〕。 在罗马法复兴和注释法学流行的背景下, 欧洲普通法( JusCommune)形成了。法学家把罗马法的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html -
了解详情
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需要考察他关于哲学与法学之关系的论述。他发现,在很早以前,哲学就已经开始影响法学,但大多数只影响法的形式方面,比如1679年 ,前者把法律史视为国家史或民族史的一部分,主要关注法律如何在与其他政治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联中获得发展;后者主要关注法律体系是如何在其内在关联中发展演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