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刑事裁判。进而承认大陆法院刑事裁判的效力,使一事不再理、一罪不两罚的原则得以贯彻,对累犯得以从重或加重处罚,使一案数罪得以合并 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量刑制度中包括缓刑,刑罚执行制度包括假释;台湾刑法规定的主刑种类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74.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及.有关规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制度。此为我国刑法中的一般缓刑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制度,是刑罚裁量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 案发前有一定的社会身份,有着较好的社会关系。在其身陷囹圄时,为求得从轻处罚,其亲友各显神通,动用各方的关系说情、干扰司法机关的审理活动,一部分职务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08.html -
了解详情
监禁刑的罪犯不能根据其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危害性给予有区别的惩罚和监管;三是非监禁刑与劳动教养的错位。非监禁刑属于刑事处罚,劳动教养 中间程度制裁(Intermediate sanctions)的尝试。目前采取的比较普遍的措施是强化的缓刑监督和假释,除此之外还利用中途训练所、社区居住中心、日报告中心、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0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不宜适用缓刑:惯犯、有前科或者被劳动教养二次以上的;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犯罪后拒不认罪的。 (4)免予刑事处分(刑事处罚)的适用 未成年 16周岁的人被胁迫、诱骗参与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属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情节一般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认为是犯罪。 (3)以下情形,可以不认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49.html -
了解详情
自身的可悔改程度。 2、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不属于累犯,这只是适用缓刑时必须遵守的对象条件,但它并不意味着所有被判处这种特定刑罚的 、造成严重后果等等。其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犯罪情节较轻的,比照基准情节的法定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31.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项制度。宣告缓刑,必须以判处刑罚为前提,缓刑不能脱离原判刑罚而独立存在,如果不是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就 不必要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告诉才处理的轻微刑事案件。这类案件属人民内部矛盾,这类案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法律规定既允许调解也可以判决,处理得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5.html -
了解详情
二者并重的格局取代了自由刑的单一化;三是刑罚适用中弱化监禁刑,强化罚金刑和缓刑的适用,减轻了适用刑罚程度的严厉性。 其次在行刑上,强调非监禁化和社会化。 违法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但够不上给予刑事处罚的人。此外,对犯罪高发区、高发点(仓库、银行、商店等)的防范和控制,是属于地域性的重点预防。特殊预防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8.html -
了解详情
二者并重的格局取代了自由刑的单一化;三是刑罚适用中弱化监禁刑,强化罚金刑和缓刑的适用,减轻了适用刑罚程度的严厉性。 其次在行刑上,强调非监禁化和社会化。 违法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但够不上给予刑事处罚的人。此外,对犯罪高发区、高发点(仓库、银行、商店等)的防范和控制,是属于地域性的重点预防。特殊预防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17.html -
了解详情
刑。 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处罚,而上述判决中,免予刑事处罚与不需要判处刑罚并无实质区别;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犯罪又在刑事案件中占据半数以上甚至更多的比重,属于轻微犯罪的范畴,判决中管制、单处罚金、免于刑事处罚、缓刑的比例较高,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7.html -
了解详情
再犯条件进行限制,不足以威慑犯罪人,因而不利于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8] 3.降低刑法的公众认同感。 渎职侵权案件缓刑、判处免予刑事处罚适用率畸高,这不但难以发挥 。该规定对堵塞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有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监督属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不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浪费是一种不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