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做出判决。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要依靠当事人的举证,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事人是否有义务向法庭提供真实的证据呢?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是否有说谎的权利? 大力改进审判方式,强调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促进义务,在民诉法学研究方面,审判模式、程序保障、既判力、证明责任等理论研究的深入,也都突出了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36.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这一新的规定没有吸收学术界关于举证迟延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观点。法律上正式确认举证时限的原则,对于促进当事人尽快提出证据、提高诉讼 页。 [12]参见李浩:《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失权的案例分析》,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 [13]参见注[8]。该文质疑了举证时限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4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是刑事诉讼一般原则,而推定使一定范围内的举证责任发生转移,其对举证责任的分担有重大影响。 二、推定运用在刑事诉讼中的必要性 当前学者对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推 推定,有学者提出死亡结果不能推定,并以民法中的推定死亡示例。事实上,刑事领域也存在应当推定死亡的情形,当然它要求比民事死亡推定更高的可靠性。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93.html -
了解详情
,[2]学界也多有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3]对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的整体研究并不多见。虽然也 极端不利。而专利侵权领域的举证责任分配,涉及专利侵权责任的要件事实理论,衔接了《侵权责任法》、《专利法》等实体法规定和《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性规定,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46.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 (四)适当赋予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权力和责任 由于我国律师行业不发达,当事人的举证能力较差,民事诉讼中完全贯彻当事人进行主义不太现实。但是完全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以下。 {8}参见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9}参见王娣、王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法学术界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推定可转移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如果一方提出法律上的推定,就把举证负担转移到对方。例如,假如当事人一方主张自己 建林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8页。 [3]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4]转引自西原春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7.html -
了解详情
,其典型的体现即是在罗森贝克举证责任论中对法律要件事实的分类要求。后者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证明本案事实的所有证据是否应当建立淘汰规则使法官在剩余 ]在理论探讨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与证据的证据力问题相关联,参见敖德:《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载《前沿》2004 年第10 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4.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反映在立法理念上,前一种观念被称为程序工具论;后一种则被称为程序本位论。 毋庸质疑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依然存在,许多人仍然对程序本位论存在着偏见。 的,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妥协。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如果穷尽了所有的举证、辩论手段仍不能认定案件事实,法官就只有判定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败诉。上述两个方面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民商法律网 【摘要】强调当事人自我责任的辩论主义是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在民事诉讼中的反映。辩论主义提供的只是关于民事诉讼基本构造的指导性法理,而不是彻底否定法院 也并非妥当,为此,应当为自认的效力设定例外的规定,即原则上一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自认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法院可以直接将其作为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说的行为责任论本身也是疑窦重重。 诚然,客观证明责任的观念于二十世纪方才流行,其历史可谓并不久远。但是,即便在职权探知主义大行其道的民事诉讼中,客观证明 事实仍然存否不明之情形。但是,该责任于诉讼前就影响了当事人的行为。 市民一般会在交易时就考虑到旋即涉讼情形下的举证问题,而且还会及早准备以绝后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