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特定的调整内容,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我们至少可以肯定:证据法学固然可以将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却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将此种程序性 真实的要求,只从实质意义上明确了证据的概念和法定种类。实践证明,以此作为限定证据资格的标准,对于限制法庭调查的证据范围几乎毫无作用,并给司法实践带来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8.html -
了解详情
在综合考量各种相关因素后才决定是否排除某一被认定为非法收集的证据的,所以不是预先排除,而是等到做出判决的时候再来决定是否排除。在这种情况下,裁判者已经 认定事实的依据。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质证受到高度的重视,法院对证据的调查主要是通过质证进行的。一般认为,质证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主持下,对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9.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或司法部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调查取证的程序。 Ⅱ、严禁用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形有以下几种:A、伪造 证人证言中一部分相互一致、相互印证,其他部分相互矛盾;或某个书证有被篡改的痕迹等等。对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往往据此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地予以反驳,导致法官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4.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意味着法院在任何情况下对证据的收集均应采取消极无为的态度。日本现行民事诉讼法就允许法院在一定情形下依职权调查证据,这些情形包括:法院为了 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大会论文。 [6]江伟、孙邦清.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确立的反思[J].载江伟主编.中国民事审判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7]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1.html -
了解详情
;第6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显而易见,《民事诉讼法》之所以规定在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收集 证据无需加以排除。具体而言,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从主体上说,非法证据的收集者必须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受当事人委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8.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的事实几乎不做任何调查,缺乏双方当事人相互之间所谓的发现程序,他们主要依靠他们的委托人提供的信息,从而向法院提出收集证据的方法。而当法庭审理案件之时, 不中立的。相比较而言,在大陆法系中法官的询问将不被认为对于司法公正的威胁。这是因为虽然律师参加证据的收集,但并不因此经常出现双方对立成两派的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介绍和最后的分析中还会涉及。 3,证据的收集提出及运用的状况 审判方式的改革自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减少法院的调查取证始,2001年年底最高 王亚新,2002年(48-51页)。 32例如,A中院全部民事经济一审案件平均的判决结案率1999年约为61%,调解结案率为14%;2000年前者约为7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机制的约束;权利主体偏宽泛,背离了强化受害人举证能力的价值取向;司法效应不积极,淡化了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责。弥补上述缺陷,需要改革环境监测体制,区分行政性 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一味追求形式中立而不顾相关证据的收集,最后导致不能追究环境损害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害人亦得不到有效救济,则该裁判无异于使法院沦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27.html -
了解详情
的完善。例如日本,在其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裁判所制定的《刑事诉讼规则》中,对证据的收集、采纳、法庭查证、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等方面均有较为具体、详尽的规定 ,但下一步在完善相关立法时对具体操作程序还应当细化规定。目前我国非法证据的庭审调查程序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于被告方在庭审开始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5.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当事人和代理人必须以陪审团能够理解的方式,提供证据、调查证人并进行论证活动。律师在发现程序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出示享有主导权。离开诉讼 则可不经过开庭审理作出不应诉判决。有的国家规定简易程序可以书面审理,还有的国家规定缺席审判可以书面进行。但是无论如何,口头审理主义和公开审判原则一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