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评估、拍卖、变卖、以物抵债等措施),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简称强制执行;三是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权利人与义务人经自行谈判或者在第三方的主持、协调 上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3.当事人对经判决确认的实体权利和强制执行法所赋予的程序权利享有处分权 执行和解涉及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处分,前者如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9.html -
了解详情
了民事执行与民事审判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强制执行以快速、及时、不间断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中所确认的债权为己任,在价值取向上注重效率;而审判以公平地 避免执行通知书演变为逃债通知书、逃跑通知书的尴尬局面,对于及时实现执行债权犹如雪中送炭之举。三是赋予申请执行人越级申请执行的权利(第十二条)。对于执行管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3.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执行措施前必须要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如果执行通知指定的期限未到期,法院则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从生效法律文书的效力来说,只要确定的履行期限 ,实行由司法执达员专门负责强制执行,由执行法官专门处理执行纠纷。强制执行法的指导原则包括当事人主义原则、平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原则、平等清偿主义优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22.html -
了解详情
复议。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强制执行理论上所说的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标志着我国执行救济法律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6] (二)赋予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执行法院 率仅占40%左右,另外60%的生效法律文书要靠法院强制执行。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国家强制执行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61.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人之其他债权人能否代位起诉?理论上有不同意见:(1)否定说认为,强制执行法为公法,其赋予执行债务人执行异议之权为公权;民法为私法,其赋予其他债权人 则以仲裁言词辩论终结作为确定基准时为妥。如果执行依据为经公证证明的债权文书的,此种执行名义成立前,如有债权不成立或消灭或妨碍债权人请求之事由发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44.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认定为抛弃时效抗辩权的默示意思表示? 本文赞同肯定说。债务人通过签收债权文书等行为,承认债务事实存在,由此可以推测债务人有同意履行债务的意思表示, 的法律效果扩张适用于后者,使得当事人在时效完成后作出自愿履行的意思表示具有强制效力。[76] 虽然以上两种学说为达到保护债权人的目的,都肯定时效完成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70.html -
了解详情
代理人的角色,作为公力救济手段的强制执行从国家权力异化成对债权人的一种义务。二是程序虚无主义盛行。执行程序沦为实现债权的工具,只是成了走形式、做 。 (六)、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维护执行程序司法公正 [5]执行是人民法院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措施,实现法律文书所确认的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行为。行政权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3.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前面一种情况,从检察监督的主要目的来看,检察机关应该给予积极监督。 (2)强制执行行为违法 我国民事案件的判决后当事人自愿履行的较少,大多数都是申请执行, ,原则上是依照民事判决书判决的内容来确定,即为生效法律文书所记载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债权债务主体的变更,即由,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03.html -
了解详情
性。裁定书是法院实施强制执行无效果时向债权人发放的凭证,明确记载债权债务关系,即能够确定债权关系设立、变更或终止的一种法律文书,也是一种 不完善。法律赋予人民法院执行权,被执行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移交执行,凭借执行权对被执行人就可以强制执行,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9.html -
了解详情
而可能危及其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2、异议的事由和形式 提出执行异议的事由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执行行为,主要有:以无民事强制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进行执行的 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赋予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权利,主要目的在于为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使其可以在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