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是针对一般民事案件的规定,当民事案件涉及刑事犯罪的时候,应当以例外方式遵循刑事诉讼法和上述最高法院的规定。该法官没有履行这 提出了R20,也即“依据法律规定独任法官是可以独立作出判决的”,那么,为什么二审法院在前面还要陈述分析R19?R19涉及事实问题,就是该法官是否请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89.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再审,势必增加再审案件的数量,加大审委会的工作负荷。第二种模式采取了一、二审立案审查的形式,仅对诉讼主体资格、诉讼时效、法院管辖等程序问题进行审查 的具体事务。笔者认为,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对保障民事审判活动的公正是必要的,有助于督促法官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办案,保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开庭时间等大都未作表述,没有体现出法院审理案件的完整过程,使当事人不能清晰地了解审判全过程;二是超审限严重却不作任何解释。有的二审民事判决书 堂堂正正,败诉者输得明明白白。(四)正确引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制作民事裁判文书引用法律及规范性文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明确引用范围。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6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过于原则,即生效判决、裁定是由一审法院作出的,按一审程序审理;是二审法院作出的,按二审程序审理。这使得我们一些同志产生这样的认识。《民诉法》规定按一、 、对判决的敬畏之情就大打折扣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惧法律,不惧判决书,不惧再审;相反乐于再审,甚至不打上诉打再审。因为进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存在当事人故意隐瞒某项重要证据,在一审、二审程序中都不提出而在再审时提出的情形。这不但使法院已进行的程序归于无效,也使得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 时限规定太长,不够合理。申请再审的时间过长,不但对经法院判决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同时也使法院对案件的再审产生困难。从其他国家有关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容也并非一致。就大陆法系国家而言,德国民事案件的败诉方不仅要支付法院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胜诉方因聘请律师所花费的费用。在日本,由于不采律师代理强制主义 讼争诉讼技巧、努力程度、特殊知识和责任;(5)所耗费的时间;(6)任何一方当事人工作的地方或环境。此外,为了鼓励当事人和解,并部分转移当事人之间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7.html -
了解详情
一开始就未能获得上诉救济,而最终能够在联邦法院获得上诉审的案件只占所有民事案件的5%,这事实上就使那些争议标的额较大的当事人在实际上获得了不正当的特权, 大可能使程序一启动就将当事人包含在内。当然,一旦上述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实施,法官在一审程序中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将大大提高。为了应付因此而增加的工作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1.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给双方当事人造成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浪费。第二,可以使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摆脱审理具体案件的工作负担,集中精力搞好审判业务的 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初审权,但在实践中这种权力很少运用,而且上诉案件的审理多在中级人民法院进行,高级人民法院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很少处理二审案件,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5.html -
了解详情
届满。上述内容只对举证下限作了规定,而对上限权的确定赋予了法院。由于各案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的时间不同,其举证期限的确定也各异,且举证时限是由法院视案件的不同 已极不利审判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建立4、3、2的审判期限较为科学,即民事案件的审限第一审为4个月,第二审为3个月,第三审为2个月。7、取消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粗略统计,因出现新证据而导致对原生效民事裁判进行再审或改判的案件占再审民事案件的40%以上。新证据是导致法院生效民事裁判被无限申诉、无限再审、无限改判的 世界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然而,这只是就人作为一个抽象的整体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而言的,其前提条件是认识的时间、手段不受限制,显然,上述条件在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