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这种新的分类标准就是某种自然法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强调国家权力至上还是人民权力、个人权利至上。具体来说,所谓国权主义自然法,也可称为国家主义自然 国家制度是立法权的前提,因此,它本身是不由立法权直接规定的”。黑格尔反对人民主权,虽主张君主立宪,却反对“怀疑政府”这一宪政的逻辑预设,他要求人们绝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0.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共和国;有的主张绝对君主制,有的主张权力制约的民主制,有的主张人民主权;有些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思想浪花,而有的则似乎进入了现代以来西方社会 所面对的法律文书规则问题的各种方法〔29〕。随着西欧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主权观念的兴起,这种普通法作为超越国家和地区而起作用的法律体系,其地位有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html -
了解详情
见地,但我认为他在这里的分析仍显得太形式化。他所描述的两种人民主权机制暗示了包括全国人大系统在内的国家机器与共产党系统之间的权力对等,但是从 。因此,中国的成文宪法必须理解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部分,将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联系起来。 【作者简介】 白轲(Larry Cat Backe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302.html -
了解详情
意图。其次,进一步而言,对于解释者而言,制宪意图具有权威性。这是因为宪法是人民主权实现的基本形式,包括解释者在内的一切机构与个人都必须服从于这种主权者意志 一服从的关系建立在强制与被强制基础之上。而现代民主政治的贡献就在于将人民服从统治的基础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也即将合法性建立在同意基础之上,通过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438.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的发展在1986年代围绕第十四修正案发生的斗争达到了顶峰,最终是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使宪法文本获得了足够的权威。显然,Ackerman教授跳出了对 疑问1982年宪法是在制定一部新宪法吗? 2.一次修宪模式与人民主权 一次修宪模式论者主张在高度集中的时间内选择一次性完成宪法的修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093.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民族国家的确留下丰厚的历史遗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公民资格和人民主权。公民资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法律方面的内容和社会文化方面 方式保持开放状态。与此同时,全球化又限制了一国政府的活动空间,具体表现为:主权国家对外,也就是面对国际管理机构同样也必须保持开放状态[13]。 面对新的开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415.html -
了解详情
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引用请以发表版本为准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代表的代议民主理论日益成为中国民主化的主导性甚至单一性模式,这 后世思考或批评一切政治现象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与价值尺度。民主理论即与人民主权理论密切相关。卢梭的民主理论具有明显的古典色彩,在原理上仍然坚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5.html -
了解详情
有限政府、国家社会二元结构)。只有那些恒久不变的宪政原则与精神,譬如人民主权、共和主义、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宪法至上、法治国家等,才是 的思路。[56]有学者提出了宪政社会主义概念,认为它可以被理解为市场经济+宪政自由+人民民主+社会公正。[57]还有学者主张开展宪法性事例的个案分析,致力于推进个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婚礼之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们已经超越了公民社会的自由。宪法对人民主权的剥夺,本身就是对公民社会自由的侵犯,这在最本质意义上,也 .asp?Article ID=50900。 [20]参见周光权著:《刑法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4-136页。 [21]参见罗文波冯凡英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7.html -
了解详情
主题,从不同向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13] 过往百年,如果说自清末民初到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奋斗,主要在于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形成国家能力的话,那么,在国家能力 法治愿景递次将代议民主体制,经由普遍、直接和差额选举的法权合法性,坐实人民主权的选民身份的坐实,从而赋予权力以正当性诸项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