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在行为没有侵犯法益的情况下,不应当将行为规定和认定为犯罪;犯罪的预备、未遂及中止形态尚未对法益造成 范围。但论者则又认为,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是并列的三种犯罪既遂表现形态,共同构成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整体。 这样一来,论者的观点就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界鲜有持肯定态度者,理由是间接故意犯罪由其主客观特征所决定,不可能存在未完成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这些犯罪停止形态。先从主观方面分析:间接故意 犯罪人,也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利于打击犯罪,更不利于阻止犯罪减少犯罪的危害性。 (三)关于共同犯罪中部分成员中止犯罪的界定问题。 有学者认为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9.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既遂看作基本形态的话,那么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就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使我们认同犯罪未遂以及犯罪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的中止与结果具有因果关联因为毕竟 之处,而且也可以说这中间结果更具有距离上的亲近性。 (四)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2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界鲜有持肯定态度者,理由是间接故意犯罪由其主客观特征所决定,不可能存在未完成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这些犯罪停止形态。先从主观方面分析:间接故意 犯罪人,也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利于打击犯罪,更不利于阻止犯罪减少犯罪的危害性。 (三)关于共同犯罪中部分成员中止犯罪的界定问题。 有学者认为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45.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是犯罪的一种未完成形态,在审判过程中,常遇到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共同犯罪中未遂。有这样一个案例:2003年6月6日,唐某 共同犯罪,不论行为人是何时加入,只要没有有效地阻止犯罪的产生,都应对共同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所有共犯一律为共同犯罪的既遂,不能因为其实际未参加而认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6.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行为都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片面共犯中的这种双面性,使得其具有共同犯罪的部分特征,也为片面共犯以共犯论处提供了客观基础。 三、片面共犯以 中止,片面共犯都不受影响。似乎只有片面共犯自身行为未完成,才存在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问题,而片面共犯实行的只是帮助行为而非实行行为,因此无法从犯罪构成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0.html -
了解详情
买杀人用的毒药而向丙借钱,按照司法惯例也可能以故意杀人预备对甲定罪,因为其既有杀人的故意,又有相应的行为,所以对其定罪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但是 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和外国学者进行沟通时所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套语言。评价犯罪的标准缺乏共同性,对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共犯与正犯的从属性等问题,必然有不同的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界鲜有持肯定态度者,理由是间接故意犯罪由其主客观特征所决定,不可能存在未完成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这些犯罪停止形态。先从主观方面分析:间接故意 犯罪人,也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利于打击犯罪,更不利于阻止犯罪减少犯罪的危害性。 (三)关于共同犯罪中部分成员中止犯罪的界定问题。 有学者认为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预备定罪判刑,也无法简单地按照刑法分则已经明文规定的某一具体条文定罪判刑。刑法条文对中止犯所作的不同于未遂犯、预备犯的表述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 在我国原刑法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总则第26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属于共同犯罪的教唆犯。即被教唆的人已经犯了被教唆的罪,对于该种犯罪,应当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7.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是犯罪的一种完成未形态,在审判过程中,常遇到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共同犯罪中未遂。有这样一个案例:2003年6月6日,唐某 共同犯罪,不论行为人是何时加入,只要没有有效地阻止犯罪的产生,都应对共同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所有共犯一律为共同犯罪的既遂,不能因为其实际未参加而认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