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构成进行。即使司法官员或者政府官员企图通过司法官员把具有社会危害性但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有犯罪构成的制约,这种企图也将落空。如此说来 基本要求。换言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刑事立法会出现滞后性。此时,如果以既定的社会危害性评价体系判断,完全可能出现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8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305条对于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的规定清晰明确、完备而周详。 2.违法性的判断是否自足、是否需要法官的补充不同。 构成要件对被禁止行为描述 不是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 2.不完整性的意义不同。 开放的构成要件是针对行为刑事违法性而言,空白的构成要件只是针对行为客观要件而言。 开放的构成要件之所以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指违反具体法律的规定。还必须说明的是:三阶层理论中的违法性(Rechtswidrigkeit)仅是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即使认为这个概念中已经包含构成要件该 的行为就是违反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因此,将三阶层理论中的违法性称为刑事违法性,是很值得商榷的。⒀笔者真不明白,为什么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65.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特征之一,既是为了说明苏维埃社会主义刑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是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刑事立法虚伪性的重要途径。苏维埃学者认为,犯罪概念的形式定义掩盖了犯罪的社会 确定地讲,两者是不分伯仲、互为前提的。对此,克拉西科夫写道:“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相互制约性是正确理解立法者规定某种行为是犯罪的决定性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6.html -
了解详情
那里的社会危害性去认定犯罪。司法者那里的社会危害性,是指司法者依据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而认定该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社会、个人利益而具有的社会危害性(对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思想。与罪刑法定原则相适应,二战以后欧洲社会主义各国在刑事立法中取消了类推制度。据此,应当认为我国1979年刑法第10条在规定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05.html -
了解详情
罪刑法定原则之前,有片面地强调社会危害性标准的倾向,此后又有片面地强调刑事违法性标准的倾向,有不少学者甚至明确提出将社会危害性的概念从刑法中剔除出去 评价标准完全对立起来的主张是不科学的,二者矛盾的合理解决,对于正确处理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刑法理论层面的矛盾及其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2.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性判断的基础,因此,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构成要件规定,那么,就没有进一步讨论违法性、有责性的必要。虽然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具有危害性,但并不意味着该行为一定 刑事责任的基础,犯罪构成的全部意义并不止于形式意义,而是共同体现行为的刑事违法性,从而综合体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除非放弃我国刑法的这个原理,否则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4.html -
了解详情
思想以及产业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法思想、政治思想中演绎出来的,从而迎合了一种刑事领域中的法治立场[20]。在犯罪构成中出现犯罪客体,表明法律对刑法保护客体 同于大陆法国家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理论,在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性上,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分别相当于大陆法国家刑法理论所说的实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580.html -
了解详情
2013年版,第183页。 ⑺刑法为杀人行为规定了刑罚,意味着该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⑻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 我国刑法中似乎不应该存在行为人没有认识义务的故意犯罪行为。 ⒂认为社会危害性认识是违法性认识在法律上表现形式,并不排除行为人不认为自己有社会危害,但认识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480.html -
了解详情
2013年版,第183页。 ⑺刑法为杀人行为规定了刑罚,意味着该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⑻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 我国刑法中似乎不应该存在行为人没有认识义务的故意犯罪行为。 ⒂认为社会危害性认识是违法性认识在法律上表现形式,并不排除行为人不认为自己有社会危害,但认识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