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独创性的作品,如选集、期刊、报纸、百科全书等。汇编作品区别于合作作品的特征是:1、汇编作品的各作者之间不必具备创作合意,而合要求各作者有共同创作的愿望。 成果是可以区分的,而合中作者的成果有时是可分的,有时是不可分的。3、汇编作品以汇编人的名义发表,而合以合作者的共同名义发表。汇编作品著作权归属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85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根据客观事实认定真正的行为实施者。[14]技术发展已经使得上传手段不再局限于将作品传至互联网服务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都很容易实现其存储内容与他人共享、供 为代价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网站上传播的主要是中国版权人的作品,长此以往。将使中文创作作品逐渐枯竭,严重影响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近一年多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他人对思想的使用还必须经过创造性劳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使用思想创作作品。然而,基于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运用创造性劳动对思想进行使用,创作 ,该思想不具有新颖性。反之,如果采用基本主题但作深度叙述以区别于先前作品,思想应当被视为具备新颖性[2](P371)。一般而言,诸如如果企业提高商品的价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2.html -
了解详情
成员的利益或至少是适用于同一群体的利益。[1]比如,在著作权中,创作作品的人可以依法获得作品中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他人如果看到这种利益并希望获得这种利益, 权利主体有权禁止的行为之一),将是怎样地不可能。绝大多数国家采用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方式,而不采用承认法人为作者、进而不承认法人享有精神权利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92.html -
了解详情
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一定的影响力,正是作者通过创作这一智力劳动而产生的。也许,作品和人物名称是普通的,正是创作者通过小说这种载体,赋予 使用其产品时会自然而然地记住,实质上就是搭了名著的便车,将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直接获利,显然侵犯了作者的独有使用权。对于经营同类产品的经营者而言,其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618.html -
了解详情
年代,郭沫若、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均承认常书鸿先生的敦煌临摹作品为创作 [3]。但他们并不知道常书鸿高超的绘画技巧是不受版权法保护的。 的法治进展有目共睹,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在入世以后,与发达国家是完全接轨的,软件作品保护方面甚至领先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过,平心而论,一个国家的整体知识产权水准达到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益或至少是适用于同一群体的利益。[25]比如,在著作权中,创作作品的人可以依法获得作品中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他人如果看到这种利益并希望获得这种利益 权利主体有权禁止的行为之一),将是怎样地不可能。绝大多数国家采用“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方式,而不采用承认法人为作者、进而不承认法人享有精神权利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71.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稿却取消了该制度,引起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极大不满。由此可见,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法定许可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著作权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相关利益, ,分享文化艺术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利益;每个人都有权就其创作完成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带来的人身和经济利益要求获得法律保护。显然,该公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673.html -
了解详情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2日国务院发布)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第三条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874.html -
了解详情
所失去的利益之间的平衡,[10](P3)即对创作作品激励的增加因应由于著作权保护而失去对这些作品传播与使用损失方面的成本间的平衡。为了在 案等在内的涉及P2P技术的著作权纠纷看,用户利用P2P技术下载、上传著作权作品被判为侵犯著作权的不在少数。例如,2002年美国In Re:Aimster案[21]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