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凭借某种没有确凿可信证据的指控使任何人受审。”“任何自由民都不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褫夺公权、放逐或任何方式的伤害,……除非那么做是按照与他地位相等的 应该受法律的统治并服从法律;二是法律应该让人们能够受其引导。他认为,应该关注的是后一种含义。因为一个人只是在不破坏法律的意义上遵守法律,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59.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我们要做的当然不是在于发现法律自身应有的反省,而是在于发现我们应该怎样使这种实际存在的原意必然变得更加准确和具体,以致法律自身的存在不因丧失操行 需要的最直接的理由,因为法律所保护或所能带来的预期只能是使人们避免对个人财产的侵犯,“获得支配特定物品和服务的预期”,而不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在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12.html -
了解详情
是多元的。让我们举一个现代政治哲学家的正义观念的例子,米勒是这样说的,“正义是一种社会美德――它告诉我们如何安排我们的关系,相互之间怎样行动才是 是“做大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相比之下,民法的物权总是试图要分割财产,不落实到个人手中决不罢休。在各个部门制度中,比如政府采购,强调物有所值(valu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2.html -
了解详情
是不好的,违反现代民法精神,但是在这里作为一种历史残留。第二编是物权,规定了财产权利与义务总则,所有权、所有权之取得、时效、占有、不动产抵押地役权总则、相邻权、用 时代。当他使用市民法的这个词的时候,他是在两种含义上使用它,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使用的?在他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间,他描述了这么一种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00.html -
了解详情
仍应给予一般性的确认。”[2]既然“民法从抽象层面规定生命权,旨在健全人身权体系”,又将怎样对生命权保护和救济呢?有的学者认为:“死亡公民的人格利益,应由公法来保护 。但是当加害人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这个人的至高无尚的权利时,其财产损害赔偿却因为“国情”而受阻,竟选择让死者近亲属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和只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65.html -
了解详情
饶不过他”! 对于上述关于生命权的冲突和选择,法律究竟应当采取何种立场,究竟应当怎样选择,无疑是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3.连体人个体的分离权冲突 连体人的 不仅是因为他们各自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同时也因为个人的责任只能由个人负担。如果连体人个体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是财产责任,而不是人身性质的责任,那么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82.html -
了解详情
“依休谟之见,正义这一问题,其核心是关于财产规则及其实施问题。”15关于财产规则及其实施怎样才是正义的呢?休谟指出:我们以及每一位 .人权要求说 又称之为“报复权利说”。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40)曾经从“一个人生来就有人格权”的命题出发,推论出人是法律的权利主体,不能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1.html -
了解详情
“教会和国家,教会国家和大学,公民社会和政治团体,王朝和政府,公职和财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家庭和店铺等等,它们都见怪不怪地合二为一,不可分离。 程度的集体共识。至于一个群体通过民主程序会达到怎样的共识,那又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任何详细规定个人权利或资格的哲学努力都会对民主决策形成严重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62.html -
了解详情
凭借某种没有确凿可信证据的指控使任何人受审?quot:“任何自由民都不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褫夺公权、放逐或任何方式的伤害,……除非那么做是按照与他地位相等的 应该受法律的统治并服从法律;二是法律应该让人们能够受其引导。他认为,应该关注的是后一种含义。因为一个人只是在不破坏法律的意义上遵守法律,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0.html -
了解详情
思虑的条文说明书泛滥成灾不以为然,却没有一个人会否定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进行解释、怎样认识解释。法律只有在“万物皆备于 十分零碎复杂,其内部难免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财产关系日益丰富多彩,新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因而法律解释的内在矛盾更加明显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