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审法院的审级职能。到了近代社会,受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中国开始移植西方的民事诉讼制度 [4]。一九零九年清政府颁布实施了《法院编制法》,由于整部法规是 的方便,笔者把以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审级职能分立为基础建构的上诉审模式称为审查式上诉审模式 [9]。环顾我国民事诉讼语境下的上诉审似乎既不像对事实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107.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辩论、处分、支持起诉、人民调解、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法律监督、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补充原则等18项原则。很明显,现行 基本原则的时候同样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背景。 从制度演变的角度来看,调解是贯穿我国古代民事诉讼的主线,它始于西周,历经汉、唐、宋、元,至明、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22]远远超越了再审程序作为两审终审制度“补充”程序或补救措施的地位。然而,依据诉讼标的和既判力理论,业经生效裁判确定的实体法律关系不能再作为另一 ,民事诉讼区别于其他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的功能,司法过程在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创制社会规范,为防止和解决潜在的社会纠纷提供依据或参照。然而,我国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无序混乱状态,使再审主体滥用再审权利,随意破坏司法权威,蔑视法院的审判权,使得我国二审终审制度形同虚设。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成为空话。有些当事人以此为合法手段逃避经 ,纠正枉法裁判”,作为再审制度的思想原则较为合理和现实。其理由如下。(1)这一原则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理念。民事诉讼的价值在于当事人通过诉请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7.html -
了解详情
15] 其二,确立了与行政程序存在诸多重要区别的诉讼程序。我国从1979年起先后颁布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并颁布了《 面的:其一,它与法院独立审判的司法原则相悖,直接违反了宪法关于上下级法院之间“监督”关系之立法定位。其二,它有违两审终审之诉讼制度,使不少案件在事实上变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9.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其决定权在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因此,二审离婚是终审判决。三、诉讼离婚二审会判离吗法院需要开庭审理后查明夫妻感情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084.html -
了解详情
要当庭宣读其所签署的保证书,这有利于防止虚假诉讼。 四、一审程序制度 (一)一审民事诉讼程序的职能一审民事诉讼程序是民事诉讼的基础程序。 绝大多 职能重在解决案件事实争议和法律争议, 实现两审终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进一步审核一审裁判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方面是否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12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毫无疑问是对当事人诉权应有内涵的重要丰富与科学发展。这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说,赋予当事人(具有 地行使审判权,也不利于真正落实案件承办法官的审判职责;其二,两审终审制度被消弭于无形,因为当一审案件的裁判意见最终来自于上级法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4.html -
了解详情
频繁再审就成为必然,再审程序混乱,两审终审制度形同虚设,法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有限的国家司法资源,诉讼效益降低。 (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受传统法律文化及原苏联、东欧立法理论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及实务界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程序的绝对工具论,认为诉讼以客观真实为唯一目的。立法者鉴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2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争议时拥有平等而充分地寻求公力救济(如诉讼)的权利(如诉权) 。国家为国民提供司法保护,即以审判权保护国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利用民事诉讼制度 独立地行使审判权,也不利于真正落实案件承办法官的审判职责;其二,两审终审制度被消弭于无形,因为当一审案件的裁判意见最终来自于上级法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时,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