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审查阶段、立案之后的送达阶段、案件转交民事审判庭但尚未开庭审理阶段构成。当然,开阔视野,立案庭收到当事人诉状后,正式立案前的阶段也可以划入审 江苏省、辽宁省、陕西省、西藏藏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杨杨:试论民事立案调解制度的构建,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法院立案审判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3.html -
了解详情
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 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准许。《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中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 ,旨在克服以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存在的弊端 《举证通知书》的形式作出初步的分配。立案法官 在填发举证通知时,根据诉状及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审判工作经验确定案件性质。案由确 定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9.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笔者认为对于生效的法律文书,当事人没有申诉,应视为当事人服从判决。民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既然当事人都服从判决,作为居中裁判的 原告仅起诉部分义务人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当事人申请追加其他共同义务人为被告参加诉讼,并告知其书写诉状,以便送达给追加的被告。若当事人不同意追加或不书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5.html -
了解详情
对原告而言,在起诉提交诉状时一并提出适用XX民俗习惯是可行的;对被告而言,则应当在答辩时提出,从而将民俗习惯的举证期限与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期限相 二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阐明民俗习惯符合社会道德观念。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民俗习惯符合社会道德观念,也就意味着符合社会公德,民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62.html -
了解详情
,让原告方措手不及。如果法官拒绝其查看证据,则被告的代理人可能提出异议,因为《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故是否可以明确规定进行庭前证据 中,收集到必要的证据材料后才进行。理由是,立案部门仅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初步的证据材料立案,仅对形式方面审查,确定的案由不一定准确。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78.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发挥二者程序功能作用,以便在尽可能降低诉讼成本的基础上解决纠纷,共同完成民事诉讼的任务,真正实现正当程序的价值取向,从而使程序正当性与审判公正性达到 与书记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参加审前会议,来明确简化诉讼争点、修改诉状和答辩状、对诉讼请求进行自认、固定证据、确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和是否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特别是诉讼费收费办法改革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收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如何提高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诉讼效率,为人民提供便捷的 ,在卷宗装订中存在不足,因此,笔者建议,简化入卷归档的材料,除诉状、必要证据、审理笔录、裁判文书(调解书)、送达或宣判笔录、诉讼费收据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55.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件考虑很少;法律虽规定可以口头起诉,但在具体立案时鲜有不提供详细诉状和证据的;传唤方式和审理方式确实是小额法官较之于其他普通程序法官有简便的 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以重构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导地位为目标,民事诉讼法律也应尽量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在立案时给予当事人自主选择适用小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10.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性、及时性方面的不足外,还存在着程序的有序性方面的缺陷。一个健全正常的民事诉讼程序设计应当是使任意一方诉讼当事人基于程序本身的规定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对将要 增加诉讼请求随意无序。首先是提出增加请求的时间随意,有在立案后向被告送达诉状副本以前增加请求的(此种情形当不会发生迟延诉讼进程的影响),而更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38.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私奔,他将信将疑,在四处寻找仍找不到马某下落的情况下,李某一纸诉状将马某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公告送达应诉手续后,马某到庭参加了诉讼,当 协议,被告自愿赔偿原告各项损失600元,并当庭履行。一起历时二年,四次对簿公堂的民事纠纷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前不久,我还利用村内知名人士,在开庭前调解了一起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