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鉴于现代法治国家禁止自力救济的前提,在探讨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问题时必须认知,公共性利益并非民事诉讼本身的目的。换言之,所谓公共性利益,不过是 依职权判定对方当事人就该证据的主张视为真实,使故意妨碍对方举证的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益的苦果。但是,此种普通民事诉讼中的操作程式是无法套用于身份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
又是一种义务。由于法官可以通过行使释明权来适当地介入和调整当事人的举证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影响案件的审理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释明权涉及诉讼的实体 选择。何时采取书面方式,何时采取口头方式,都影响着当事人诉权的行使。 其二,及时原则。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不同阶段行使释明权,都要求做到及时,以明确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80.html -
了解详情
以诉讼公正与司法理念为主题,着重探讨了民事诉讼程序、诉讼主体以及诉讼证据三大理论问题。11月,由德州中院承办的《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第四稿) 程序相称原理、程序选择权保护原理、系争外利益保护原理作为修法的基本原理。 2.民事检察监督 近年来,如何对待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引发了学界和实务界内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9.html -
了解详情
绝对的。从以上三个特征可以看出,民事诉讼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难以精确测量其外延的模糊概念,需要我们依据问题所处的具体情形确定其内涵。 二、构建 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作为弱势群体一方的当事人和其他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负担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62.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地发展,业已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的界定 在讨论民事诉讼中的弱势群体保护之前,首先要先明确弱势群体 信用原则,综合作为弱势群体一方的当事人和其他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负担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方法、角度、层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4.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和特征存有诸多不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以谁主张,谁举证为一般原则,以举证责任倒置为特例。而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法》第32 一些证据只有法院依职权才能获得。 在法院调取证据这种特殊的举证程序中,结合审判实践,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须依法定程序进行,要处理好法院调取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9.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否则会打破诉讼中的平衡,背离司法公正(注1)。在我国,刑事法律明确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只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我国《 责任以及事故责任中的受害人进行有效的救济和全面的保护问题,举证责任倒置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若不坚持确认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在某些特殊的民事案件中,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63.html -
了解详情
,其司法认知对象都不包括预决事实。 从上述分析可知,预决事实不符合司法认知的内涵,不应作为司法认知对象,其效力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二)预决 、变更判决或是确认违法判决,那么在其后进行的民事诉讼中,涉及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时,相关当事人就可以免除对该事实的举证责任;如果法院作出的是维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2.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相应的裁判,将败诉的结果判给经举证责任分配后产生不利影响的一方当事人7。具体到一件诉讼中,即一方当事人如果声称只要适用某民事实体法律条款,就可 情况,但最高人民法院却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中列举了5种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就是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49.html -
了解详情
其共同的特征,即免除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然而,并非凡无需举证的均属于司法认知的对象范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75条的规定把 规定。⑸中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是关于公正事实的规定。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者对他方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