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证据是否合法、是否属于非法证据而应当予以排除的时候,当然要考虑民事实体法所遵循的立法指导思想和法律体现的基本原则。虽然,按照一般的学理见解,诉讼法属于公法 。即究竟违反了什么法,是否私自录音就违反了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该宪法原则在民事诉讼证据法领域该如何体现,使人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作法也冲击了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2.html -
了解详情
级制度的产生与设定是与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密切相联的。民事诉讼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私权纠纷的一种基本方式。不论国家设立该诉讼制度的目的,还是当事人寻求法院介入 导致法院的裁判有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与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相背离,与公正这一民事诉讼的最高理念相违反。因此,为了使法院裁判尽可能地接近和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4.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还需补充以下几点:(1)如果将“民事诉讼的目的”与“民事诉讼的功能”做大致相同的理解,那么无论是“私法权利保护”、“私法秩序维持”还是“纠纷解决” 会向着发挥当事人主体作用、落实举证责任制度和完善辩论原则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一些过去由法院承担的工作(如调查、收集证据)现在就要由当事人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6.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较好地体现程序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8条确立了自认规则的基本内容。但《证据规定》施行一年来, 对首次确定的离婚损害赔偿、探望权等制度,规定得较为原则。实施两年来,审判实践中对如何理解其立法本意,对具体案件如何正确适用,仍是当前尤为突出的问题。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15.html -
了解详情
”反之,如不允许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时,法官则无法对案件作出妥当的裁判。民法理论认为,“民事基本原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赋予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一定的 明确答复后下判,使上诉审形同虚设,两审结果一样。[4]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页10.[5]陈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
会比债权人更值得保护,而且根据程序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情况下,举证困难应是提起诉讼主张权利之人,即债权人,而非债务人 权利的概念可以说只是一个“开放式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框架概念”。根据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个有效完整的权利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特定利益”,一是“法律之力”。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06.html -
了解详情
妥当的 。那么这些限制真的都是不妥当的吗? 关键词:现代民事 诉讼 本土资源处分原则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很长时间里并未受到诉讼法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涉及到当事人与法院各自的作用问题,处分原则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对此原则无法从本土资源上进行深入的理解,而必须到其老家法、德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47.html -
了解详情
专委的讲话也是明确支持同一事实标准,并提出:鉴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具有不同的职能与程序,分开审理是基本原则,因此要从行为主体、相对人以及行为本身三个方面 、利益。但对于涉及诈骗、侵占类犯罪,按照举重明轻的原理,相关民事侵权、欺诈的理解和判断,可能要充分考虑刑事的认定,故此类案件按照先刑后民的思路处理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40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而案件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与适用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影响到案件的审判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合理怀疑的,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一方当事人就需要举证排除该合理怀疑。民事诉讼中,排除合理怀疑原则是优势证据原则的例外,适用的情形比较少。 六、关于签署保证书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666.html -
了解详情
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因为适用此原则的前提在于: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的情形。假如要求一方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 2007年版,第851页。 [19]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