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失职或渎职,因而释明权又是法官的义务。 二、释明权的行使时间和内容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自立案、审判至执行,各诉讼阶段法官 不一致,法官应开示其法律观点,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若当事人同意变更诉讼请求,还应询问变更后当事人需要多长的举证期限,并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如原告甲持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打折扣。 此外,如果案件的审理期限较长,开庭次数较多,证人作证将遭受到不预期的开庭通知的风险。有的证人已按法院通知的时间到达,由于庭审效率低,证人 中发现的伪证行为的处理,对姑息纵容、放纵的,予以行政处分。 综上所述,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理念、文化、制度、规则、保障和惩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7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证明其有犯罪事实,但刑事追究仍无法启动或不再启动,附带民事诉讼便无从提起。当被害人长时间的忍受犯罪行为带来的损害而无力救济时,往往迁怒于法律的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该罪属于可以进行的轻微刑事案件。此外,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是充分尊重被害人的程序设计,在原则地掌握上述轻微刑事案件范围的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36.html -
了解详情
物上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我国民法未将物上请求权作为一项独立的请求权对待,而是将其置于侵权请求中。如《民法通则》第六章关于侵权的民事责任,将 的动产及不动产所有权必须经改变登记才视为所有权转移,因此,不管当事人对物的占有达多长时间,由于其没有也不可能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物权仍为原物权人所有,与此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8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权对民事行为的介入不断深入,引发了关联行政的民事纠纷大增,许多民事纠纷往返于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造成诉讼时间过长,司法资源极端浪费,但纠纷往往得不到 在学术界上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证据审查说即针对民事诉讼中的行政附属问题,如果是不涉及行政法规、行政规章适用的事实性附属问题或证据性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32.html -
了解详情
框架下,针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民法律意识缺乏的特点,可以在司法实践中对法院课以向当事人告知举证义务的附随义务,以保障证据制度改革和民事 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 如果就作为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而言,诚实信用应当是证据法制定的全过程中及其适用过程中均应贯彻的指导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2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最为关键,因为争议的案件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但从时间上看,民事争议的案件事实总是发生在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之前,民事争议的案件事实相对于法官来说是 花在一个纠纷上。法官尽力去认识争议事实的真相并不符合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规律。关于这一点,学术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不再赘述。[4]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5.html -
了解详情
。四是劳动争议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是关于劳动争议纠纷的举证责任条款。在劳动争议纠纷中,如果法律或司法解释 期限的基本属性。此外,第36条规定了举证期限的延长问题。延长的举证期限有多长?这由法院来指定。是否不少于30日?恐怕只能如此理解,因为它同样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0.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知道,司法是一种有时间和资源限制的工作,它必须遵循正当程序,不容许当事人无休止地将案件一遍又一遍地提交给法院。[12]民事诉讼中失权的 审判期限制度相配套,能够促进纠纷的迅速解决。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判的最长期限,目的在于及时解决纠纷,防止审判迟延。但是在民事诉讼立法上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诉讼行为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1.html -
了解详情
变更或消灭的事实的主观认识,组合各种诉的要素,形成诉因,提起民事诉讼。在通常情形下,诉因是由当事人在起诉时自行确定的。换言之,诉因选择,是指原告依其 管辖。倘若诉因不固定,或是诉因不当,当事人和法院都可能因管辖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如裁定不予受理或是裁定移送。(二)确定审理范围原告起诉时明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