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 (一)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鉴定、勘验 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种证据,在一些案件中,法院需要根据鉴定结论对专门性问题做出判断 了法官根据申请或依职权,可以询问当事人本人、可以询问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和庭审中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回答询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认为,各国有关专家证据的规定基本相同,事实上差距甚远,项目组之所以持上述观点,明显是源于其动机,即以民事诉讼法国际协调为目的,当然是尽可能 ,实现不同语种的沟通即便可能,也相当艰难。 许多国家正是基于文化差异和本土资源对民事诉讼法的国际协调持消极甚至敌对态度,因此,以美国为核心的项目组无论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5.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是质证主体。其理由有:第一,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在这里,仅仅是 发问的规定。这大概是因为法院对证人的询问是极其自然和不规自明的事实。[2]事实上,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以后,我国各审判部门也一直沿用传统的职权主义的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4.html -
了解详情
,应视为其本人的承认。 五、规范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条件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 加重人民法院负担,不利于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效率;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做法,也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特别是对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56.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中的运用。 1.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79条和580条规定了提出再审之诉的理由,新证据不能作为提出再审之诉的理由。再审之 的尊重,强调程序本身的正义性,通过追求纯粹的程序价值,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由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愿提交、自主处分,法官居中裁判的过程,程序正义内容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55.html -
了解详情
中增设了体现诚信原则的条款。如1895年的奥地利民事诉讼法和1911年的匈牙利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当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美国民事诉讼有禁反言原则;日本更是在 结束前。德国则将该期限确定为一审的法庭辩论终结前。日本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在争点和证据整理程序之后(即准备程序)提出的攻击防御方法,如果对方当事人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77.html -
了解详情
限定,但这种限定应当说仍是比较宽泛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这就是说,凡是与上诉请求有关的 ,既包括当事人所为的诉讼行为,也包括法院调查证据的行为。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98条第1款就明确规定,在第一审所为的诉讼行为,在控诉审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
一元论的角度来解释诉权问题,显然是不够科学的。[46]换句话说,由于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共同作用的领域,诉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事人因何可以提起 诉讼费用等诉讼成本过高,导致当事人对诉权的行使望而却步。其五,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很多规定不利于为当事人充分行使其诉权提供有效的保障,表现于诉权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1.html -
了解详情
范畴的个人的信誉。然而,当我们的视角从日常生活转入法学领域时,自认就成为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其特定的含义,并有一系列配套制度与之相适应 第二阶段指关于审判方式改革以来,自认制度的发展。这一阶段以《规定》的出台为代表,在民事诉讼法和意见的基础上,关于自认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体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进行再次审理并予以救济的程序。为了防止和纠正确有明显瑕疵的生效裁判,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十六章中专章规定了再审程序。不可否认,我国的民事再审 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笔者的观点是,只要符合笔者上述所界定两种新证据情况的,都应当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 再者,关于对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