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所在单位(另有法律规定的除外);三被拘留的被告人在37天内不见有正式的逮捕决定书通知自己,第二就有权要求拘留单位释放和发给释放证明的权利;四罪该逮捕的被告人,如果认为自己依法不应受捕,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五被告人有权对侦查人员的讯问进行辩解和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和事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87.html -
了解详情
月22日,检察机关突然撤销对其逮捕决定,侦查机关随即将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2]2010年10月28日,汪建中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犯罪侦查局第二直属总队副处长。 【注释】 [1] 案件来源于.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08]42号》。 [2][5] 常铮:《汪建中抢帽子交易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2.html -
了解详情
月22日,检察机关突然撤销对其逮捕决定,侦查机关随即将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② 2010年10月28日,汪建中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针对检察 罪的行为方式,以减少各方争议。 注释: ① 案件来源于.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08]42号》。 ②⑤ 常铮:《汪建中抢帽子交易行为行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27.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刑诉法第214条规定的,应当决定将罪犯交付监狱收监执行。此时应将收监执行决定书分别送达交付执行的公安机关和监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8)23号 人民法院联系,纠正执行通知书填写错误,刑期上计算有误、罪犯脱逃期间刑期折抵错误、监视居住视情形应否计入刑期的错误等就达二十余起。纠正罪犯刑期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8.html -
了解详情
,除拘留外还包括警告、罚款等;刑事诉讼保障方法除拘留外还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等。之所以适用拘留,是因为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依法应予拘留的程度, 指决定机关根据被拘留行为人的行为性质和情节在法定期限内所具体选择的在《拘留决定书》中所确定的期限;而所谓实际执行期限,是指实际上对被拘留人的最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56.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时,可直接决定。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载明罪犯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 执行的目的。 2、公安部、司法部曾作出规定自上、自残的不得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及保外就医,但是在实际审判过程中,有些人员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就吞食金属异物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90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可以独立决定立案、侦查、撤案以及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追捕等强制措施,法律没有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知情权,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实行 机关提请复核。对于公安机关提请公诉的案件,人们检察院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应当起诉的,可以要求复议,如意见不被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72.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措施和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之间,规定了具体的界线,即“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否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据此,对同一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可能既符合 ,司法机关有权决定对其不适用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但应当在不批准决定书中说明不批准的具体理由。 (二)明确“社会危险性”的内涵,并提出判断“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行为的干扰,也符合监督、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诉讼宗旨。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对刑事强制措施诸如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说明这类措施不属于行政诉讼调整范围。公安侦察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在侦察中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具体行政行为。公安行政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依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1.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不到位。《刑事诉讼法》规定:“……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由于上述规定过于原则,司法机关对 予监外执行或执行过程中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抄送人民检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机关。通过调查发现,决定机关很少与罪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