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获得不法财物。这是台湾学者林东茂介绍的1991年德国电视台播放的一个真实案例。林东茂教授认为,此案不构成诈骗罪,而是构成盗窃罪。否定诈骗罪的理由是: [30]其实,本案的受害人不只是压路机的所有人,还包括经营者乙,因为压路机作为盗窃所得的赃物,最终会被追缴后返还给压路机的所有权人。也就是说,就压路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40.html -
了解详情
领财物,而是潜身蒙面、偷偷获得此物。 下边一案更进一步说明了拐带与盗窃的区别。案例2:浙抚题:张增受将雇主交伊还账银两藏匿,捏报被抢一 教授在谈到侵占罪时就说:普通侵占只能是侵占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盗窃罪只能是盗窃他人占有的财物,对自己占有的财物不可能成立盗窃罪。{1}785{1}785 古今的侵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717.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产权利能够作为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对象,(3)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计算本案的犯罪数额,(4)依照《刑法 案件的原则,也就是能够通过适合(fit)门槛(即能够解释至少特定比例的过往案例)并在道德上最佳的原则。{22}110-123林立对这一方法的批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8.html -
了解详情
一直局限于哲学层面或技术层面上进行讨论。笔者试图从关联规则的界定出发,结合案例阐述证据关联规则的表现形式、识别方法及在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的具体应用,以期 特定物,审查人员根据每一笔案件中被害人的陈述,并结合二名犯罪嫌疑人对盗窃物品的特征描述与将被害人提供的失窃物品的购物发票或者销货单位的供货发票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8.html -
了解详情
以来关于盗窃罪的对象就一直规定为公私财物,{17}但在立法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盗窃无形财产的典型案件,一般认为财物就是指狭义的财产(不包括财产性利益)。 在质押期限内,A私自将该手表取回,A是否成立盗窃罪?案例二:行为人C自行取回被盗窃犯D盗窃走的摩托车,C是否成立盗窃罪?这涉及盗窃罪的规范保护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29.html -
了解详情
以来关于盗窃罪的对象就一直规定为公私财物,{17}但在立法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盗窃无形财产的典型案件,一般认为财物就是指狭义的财产(不包括财产性利益)。 在质押期限内,A私自将该手表取回,A是否成立盗窃罪?案例二:行为人C自行取回被盗窃犯D盗窃走的摩托车,C是否成立盗窃罪?这涉及盗窃罪的规范保护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13.html -
了解详情
28日访问。 (35)同前注⑴。 (36)同上注。 (37)同上注。 (38)参见夏令等:《广东省高院院长称许霆案难界定为盗窃金融机构》,http://news.163.com/08/0118/04/42F9VSUD0001124J.html,2008年6月28日访问。 (39)同前注⑴。 (4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4.html -
了解详情
所采取的行为的性质来看,两案例均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案例一之掉包计与案例二之做手脚在行为表现上均类似,盗窃与诈骗行为兼而有之,秘密与欺诈 构成,应定诈骗罪。 参考资料: [1]吴中谱,谢诚. 浅谈一起诈骗与盗窃结合行为的定性 [J ].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2. [2]丁黎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知情后参与实施的取得财物的行为,是抢劫行为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盗窃行为。故对后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先行为人实施 成立抢劫罪,先行者逃走后自己主动取财的,就不构成抢劫罪,这没有道理。[72] 案例七中,由于先行者已经抑制住了被害人的反抗,与被害人被杀死后情形没有本质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
尽相同,但是,当行为人为占有被害人的财物而兼施盗窃与诈骗两种行为时,对其定性往往会产生分歧。 在实践中这样的案例往往具有迷惑性。现举两个案例进行 案例二构成盗窃罪。 因为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主要在于客观方面,故要对上述两个案例进行准确定性,应首先从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进行分析。盗窃罪的客观方面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