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亚.作为定案依据的案件事实之探讨兼论不同诉讼的证明标准{J}.长安大学学报,2001,(2):4245. {13}陈朴生.刑事证据法{M}.台北: {M}.刘迪,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5}严存生.法律的价值{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16}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9.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特征的理论概括,同时也是认定每种具体犯罪所应遵守的基本标准。对此问题的研究理论,刑法学上称为犯罪论。[3]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宾丁和贝格林 的程度。任何一个刑事案件的判决都不能离开犯罪事实。但犯罪事实作为客观现实与判决依据的事实并不完全相同;据以作出刑事司法判决的事实都是有证据证明的(过去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5.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并认为客观构成要件在逻辑上优先。无论是目的行为论和人格不法概念{21}所取得的胜利,抑或是后来发展的所谓客观归责理论,原则上都没有对此有任何改变 充分的具体涵义。{136}该条款所涉及的乃是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这一关键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19.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无需证明。[6]现代证据法理论上,它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于某些特殊事实,无须当事人举证,即直接确认其真实性而予以采信,并作为认定案情、 具有预决效力呢?原则上是否定的。因为民事、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比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低,在前者证明标准中可能成立的事实在后者证明标准中极有可能达不到诸如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9.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也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 .4 郑 旭:《引入可采性概念应注意与证明力的区分》,《检察日报》 佘 川、程 辉、葛娟娟:《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科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典》必须修改,死刑必须废除。 三、怎样执行死刑之死? 反对国家对个人的死刑威胁[26] ,尤其在那些刑法学的犯罪论上把所有公民假定为犯罪主体 首先是进一步切实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加强死刑案件刑事辩护律师的专业辩护水平[29] ;其次要提高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和证明程度:所施加的制裁威胁越是严重,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98.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 第二种观点认为不应当赔偿,也就是否定说。该观点认为,存疑案件的当事人具有犯罪嫌疑,有证据证明其有罪,只是因已有的证据尚达不到定罪的要求而 作出处理的决定有法律依据,即属于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均可不予以国家赔偿。 (二)刑事存疑案件的评判标准 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作出赔偿决定,什么情况下作出不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1.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责任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提供初步证据就已足够;而说服责任的证明标准较高,在民事案件中要求盖然性占优势,刑事案件中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 英美法系的证明 经验上的因果联系。载刁荣华主编:《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6]作为一种责任体制,是直接对应行为违法而得出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一个刑事案件的证明要求,只能达到近似于真实的程度。以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不仅使证明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会带来不择手段地 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了上千个案例,以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为题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该文发表在《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71.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 事实上, 这种辅助手段的重要性在于, 它与证据证明在比较运用的意义上时刻相伴存在。因为对一个案件的证明程度实际上与证明标准有关, 证明标准的高低要在比较中 的。参见池田修、前田雅英: 《刑事诉讼法讲义》, 东京大学出版会2004年版, 第315页。 ③英国学者克罗斯和琼斯也将推定分为法律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