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性质的一面。[10] (二)立法正当性质疑的回应 首先,我国刑法之所以将事后抢劫的前提罪名限于盗窃罪、诈骗罪与抢夺罪,而将侵占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其他财产 ,宜认定为未遂。[70](5)事后抢劫无未遂说认为,事后抢劫只有罪与非罪区别,没有未遂与既遂的区别。事后抢劫属于举动犯,不要求出现一定的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而是成立盗窃罪。 占有意思不要求必须是对各个财物的具体个别的支配意思,只要是抽象的、概括的意思就够了。因此,对于放置在与公众隔离的 罪;但是,盗窃邮件内的财物的,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我国刑法也是采取了对包装物中的内容物的占有,依然保留在委托人手中的区别说的立场。只是,对于将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9.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而是成立盗窃罪。 占有意思不要求必须是对各个财物的具体个别的支配意思,只要是抽象的、概括的意思就够了。因此,对于放置在与公众隔离的 罪;但是,盗窃邮件内的财物的,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我国刑法也是采取了对包装物中的内容物的占有,依然保留在委托人手中的区别说的立场。只是,对于将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2.html -
了解详情
之后趁店主人转身找零钱不备之机,将事先准备好的假利群香烟与店内购买来的真利群香烟对换,并称店内香烟太贵而要求 的定性 [J ].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2. [2]丁黎华.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J ]. 检察实践杂志 2005;( 4):95. [3]成靖. 从一起侵财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5.html -
了解详情
是主行为,行为人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信用卡的行为是盗窃罪的继续,是从行为。按主行为吸收从行为的原则,应定盗窃罪。3、再有一种意见认为,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包含信用卡诈骗罪)的 、盗卡和使用卡二行为关系仅系先行为和后行为关系,二者同等重要,无主、次(辅)的区别。因为窃得信用卡是前提要件,无卡谈不上后面的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66.html -
了解详情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3)期。 [2]丁黎华: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J],检察实践杂志2005年第(4)期。 [3]成靖:从 2001年版第208223页。 [8]陈兴良、周光权:刑法学的现代展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08646页。 作者:泰和县人民法院 肖海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63.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正犯,则前例和后例中乙要分别承担故意杀人未遂和盗窃罪的责任。⑴可以想见,前述事例所引出的两种不同处理必然对应着承继共犯包括承继共同正犯责任问题 提出钱款的,除非事先存在约定,否则不仅应排除诈骗罪共犯的成立,还应排除不作为诈骗罪与侵占罪的成立,而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22)在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042.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 表见代理 善意取得 盗窃罪 规范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1期发表了吴家明的文章《合同诈骗罪与表见代理之共存及其释论 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的意识,进而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两者的区别可以体现在主观恶意程度、社会危害性大小、金额数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571.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归单位非法占有的行为。由于《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而对单位盗窃行为如何 ,如果不对单位犯罪的区别原则作出修正,必然会纵容更多的潜在犯罪人借助公司的外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逃避法律打击。为此,有必要对单位成员与非单位成员一视同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6.html -
了解详情
数罪处罚。[4] 我们认为,对同一行为人既有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又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1)如果行为人既伪造了信用卡,又 则这种使用就等于是盗窃者自己使用,盗窃信用卡的人构成盗窃罪,使用人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如果盗窃信用卡后盗窃者没有与使用者共谋而由使用人将信用卡拿去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