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认为行政决策模式除了保障减刑顺利实现之外并无其他意义诉讼化模式不加区分地适用于所有的减刑案件,在经济上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公示听证模式则扬弃了两者的 人名单的服刑人员就无权获得减刑假释。进入名单的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情况在减刑假释的决定程序中还将接受检察院的审查,被害人也有权依法发表意见,最终是否获得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48.html -
了解详情
条 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因特殊情况,需要不受执行刑期限制假释的,适用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报经 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324.html -
了解详情
要限制他们会客。[52](3)从一定意义上说,刑法虽然规定缓刑和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但是,通过规定上述三种措施,也意在形成必要的补 为保安处分,则可以避免这些质疑,同时也有益于严格把握驱逐出境的适用条件。对于外国人犯罪,只有其在中国领域内有再次犯罪的可能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决定适用驱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309.html -
了解详情
要限制他们会客。(52)(3)从一定意义上说,刑法虽然规定缓刑和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但是,通过规定上述三种措施,也意在形成必要的补 为保安处分,则可以避免这些质疑,同时也有益于严格把握驱逐出境的适用条件。对于外国人犯罪,只有其在中国领域内有再次犯罪的可能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决定适用驱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16.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任务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减刑、假释审理程序的公开制度,严格重大刑事罪犯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主要采用书面审理方式,这既不 原判认定的罪名和刑期;(3)罪犯历次减刑情况;(4)执行机关的减刑、假释建议和依据;(5)公示期限;(6)意见反馈方式等。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527.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管制犯和缓刑犯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管束不力的情况在假释犯中同样存在,也有必要对假释犯探索更为有效的监管手段。《刑法修正案(八)》的另 一项制度创新是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以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内实行社区矫正。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2003年开始在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72.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管制犯和缓刑犯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管束不力的情况在假释犯中同样存在,也有必要对假释犯探索更为有效的监管手段。《刑法修正案(八)》的另 一项制度创新是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以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内实行社区矫正。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2003年开始在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50.html -
了解详情
12年的(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考验期),也可以适用假释。 假释不仅涉及刑罚执行场所的变更,而且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发生法定的应当 ,由法院对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听取执行机关、罪犯本人、罪犯代表和检察机关的意见,并将拟定同意减刑、假释的罪犯名单在狱中公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非监禁制裁措施被大多数国家广泛适用,而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对其适用情况很不理想。假释适用比例非常低,减刑与假释的适用比例不平衡,人为限制假释现象 加快社区矫正刑事立法,在解决假释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方面要改革假释的司法运作机制。在假释的法律规定上,立法很难对用语细化,例如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86.html -
了解详情
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以及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予适用假释。在假释中,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的 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三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况,如果犯罪分子是累犯或法律规定的暴力罪犯,不能适用假释;四是其他情况,如果犯罪分子是老弱病残(罪犯自伤致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