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动产交易方面通说、判例的观点是不采用公信原则的⑤。因此,对于我国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应当在法律上明文规定,只适用善意第三人,以息争议。 本人赞同登记 。况且相对说本身也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应予以综合检讨: (1)既然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是由国家行为作为支持手段的,当然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自然无须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45.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从理论上对此加以探讨。 【关键词】夫妻共有房屋不动产善意取得 一、案例 李某与王某系夫妻关系,于2000年购买了某小区某幢 登记簿上记载的物权并非真实的物权人。如误将甲登记为乙。 2、不动产登记以外的法律变动。如本是不动产的所有权人,但其不愿用自己的名义办理所有权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07.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占有房屋的权利非常值得研究。因为绝大多数民众在购买房屋时不能立即解决不动产登记以及办理所有权证,此时的权利状态对于许多民众的利益至关重要;而理论界对此却 强化行政管理非常有用。因此,他们一再依据确权的方式侵害当事人权利。但是行政登记怎么能是民事权利的来源? 2.这种观点严重损害买受人的利益。老百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42.html -
了解详情
是重新计算还是于特定事实消除后继续计算,都要特定法律事实出现就要停止计算。异议登记是对物权的主张,对于时效取得,主体的物权主张对期间的计算至关重要,此时物权 用代位权代替申请人的权利。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载《求索》2001年第6期。 2、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25.html -
了解详情
善意第三人,其所得利益仍受法律保护。我国虽然在《民法通则》中没有确定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的不动产的取得,则不适用此制度。由于我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许多不动产登记制度尚未完善,如在房屋预售的过程中,存在一房二卖,甚至一房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63.html -
了解详情
。如第13条规定:“土地使用者与他人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后,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之前,又另与他人就同一土地使用权签订转让合同,并依法办理了土地使用权变更 第三种观点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体现恶意不受保护的原则,又符合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之规定,也有利于交易有安全与自由竞争制度的建立。当出卖方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39.html -
了解详情
变更和消灭。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物权时时处于变动之中,而物权尤其是不动产所有权又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基础。因此,如何规范物权变动,使得权利受让人能够取得 不动产所有权的变动以当事人自己的处分意思为根本要件。在物权意思表示与不动产登记的关系上,一方面将这两者作为物权变动的双重要件,同时又创设了诸多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29.html -
了解详情
抵押合同当然是指作为抵押权设立(物权变动)之前提的能够产生一项请求权[vi]——登记请求权[vii]——的合同,因为在我们目前的知识结构中,债权与物权的区分、债权 [vii] 通说认为,此种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债权请求权,参见王利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载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99.html -
了解详情
看,第二购买人能取得所有权,第一购买人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但对第二购买人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要件没有规定。从第9条的规定看,第一购买人取得所有权,而 对价(for value)的购买人。德国法通过建立物权公示原则和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原则确立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日本法通过“背信的恶意者”规则来界定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76.html -
了解详情
有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擅自将房产出卖给他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1擅自过户他人不动产行为的定性思路行为人通过冒用身份、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非法手段擅自将他人名下的 具备完全非法占有故意。此外,从被告人是否获得近亲属谅解的角度,本案被告人转移不动产登记时其母亲并不知情,处分给第三人的行为亦发生于其母亲去世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0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