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的途径解除合同。对此,《合同法》第94条第1项明文规定。总之,当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合同失去继续存在的意义,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 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32页。理解不可抗力,有不同观点:①主观说。认为如当事人已尽主观上最大注意,仍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323.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人的恶意行为承担责任的意见至少是不严谨的。 (二)关于债务人发生不可抗力导致清偿不能的处理 债务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由于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等不能 次选择已全无可能和意义,人民法院进行最终选择成为必然。笔者认为,根据不可抗力的性质和保险公司运用社会闲散资金来弥补自然灾害及意外事件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13.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情况确实经常严重地阻碍合同的履行,则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就应当注意到这些情况,为了尽量减少风险,可以通过对免责条款的约定和对不可抗力情况的特别约定,使其在出现这些情况以后被免除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26)(34)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在合同法中专门规定“情事变更原则”或者引进英美法上的合同履行受挫制度以取代不可抗力制度在此处的作用,解决合同解除问题。?与情事变更原则相对应,在英美 合同解除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由此看来,将情事变更规定为合同的解除条件较不可抗力更为合适,更符合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宗旨。?2、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在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9.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这引进规定的真义,就是划出了行为的“身内原因”-过错与“身外原因”-不可抗力和他人的界限。受害人主张加害人侵权,无需证明加害人有过错,而只需证明 是:任何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损害事实承担侵权责任,除非行为可归因于不可抗力或归责于他人。毫无疑问,这一精神反映了自然法的基本原理:自然人人格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1.html -
了解详情
相比较而言导致情事变更发生的情况较为复杂,因而必须通过法定裁量权加以认定;而不可抗力常表现为一些灾难性事变如:地震、台风等。相比前者更具直观性,常人凭一般 不同。两者都可能导致合同的变更与解除,但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适用不可抗力一般是由于合同一部或全部不能履行,而情事变更则适用于导致履行困难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74.html -
了解详情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若干法律问题统一解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6]梅明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意外受阻之免责情形不可抗力与艰难情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 [7]姚林君.《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宣告合同无效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 [8]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54.html -
了解详情
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 会导致法定解除权的产生并免除部分或全部的违约责任。当事人只要有确切证据证实不可抗力的发生,并履行了法律规定的有关通知、防止损害扩大等义务,就可以自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3023.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户方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救济,因此已经具备通常担保措施的担保性;而其对不可抗力这一法定免责事由的排斥,又进一步表现出其优越于一般担保措施的超强 《快递服务第3部分:服务环节》(GB/T 27917.3-2011)中亦明确,不可抗力造成损失时快递企业不得就保价快件主张免责(参见其附录A.2规定)。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2268.html -
了解详情
会出现不可归责于合同当事人的事由,即合同当事人各不负责任的客观事由。例如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行为。所谓免责事由,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除当事人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另一方面,我国《合同法》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5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