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就不能认定构成单位犯罪。 三、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关于单位犯罪的自首问题,修订后的刑法未作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不多见。因此,如何认定单位 如果单位是因犯罪被传讯或被采取了强制措施而归的案,则单位就不存在自动投案了,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成立自首,只能是就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即其他犯罪而成立特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8.html -
了解详情
的把握,有必要结合有关法律依据予以评析。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于这一问题并没有明确。有观点 判决前,即只要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就可以认定为自首。理由是:《解释》第一条第二项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61.html -
了解详情
项条件,因为既然都是自首,那么基本理论应该是通用的。 关于自然人自首的条件, 三条件说是通说,即犯罪人自动投案;犯罪人向有关机关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犯罪人愿意接受国家的 的确认,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言此种观点就没有问题。至于作为通说的三条件说,前两个条件结合起来已能说明第三个条件,后两个条件结合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是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主动接受法律追究作为基准状态,把逃逸作为一种加重处罚的情节,意即主动接受法律追究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法定义务,而成为该类犯罪量刑的 两种 ,一般自首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动投案,根据199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1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是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主动接受法律追究作为基准状态,把逃逸作为一种加重处罚的情节,意即主动接受法律追究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法定义务,而成为该类犯罪量刑的 两种 ,一般自首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动投案,根据199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19.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罪的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二)自动投案的区域限制。最高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经查实犯罪嫌疑人确已准备投案 不满意,仍可认定被告人已经赔偿害人物质损失,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比如我院审理的王振亭交通肇事一案,被告人家属积极要求赔偿,但被害人一方狮子大开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52.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为自首。目前《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即《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了鼓励自首以达到分化瓦解共同犯罪等目的,均在认定 效果的要求,已达到认定自首的最低标准,因此其主动停留现场的行为,根据刑法关于自首制度的立法原意来说,就属于自动投案。在案件的后期进程中,胡斌均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97.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也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二条之规定,不应当认定为自首。 所引起。 【分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成立自首的条件 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自动投案包括如下情形:(1)、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57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是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主动接受法律追究作为基准状态,把逃逸作为一种加重处罚的情节,意即主动接受法律追究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法定义务,而成为该类犯罪量刑的 两种 ,一般自首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动投案,根据199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81.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也就是说自首的方式,并无限制。⑶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视为 。首先,第四款有利于减少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作为司法解释,不仅具有指导裁判的效力,也具有评价、引导和示范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2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