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交易、协商性司法程序中存在对被害人保护不力的状况,除了技术层面的原因外,还应当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上去寻找答案。综观整个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伴随着被告人 》,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4] 参见宋英辉等:《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5] 参见[美]丹尼尔?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21.html -
了解详情
的投入与产出问题与刑事诉讼的成本与收益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方式。 单就刑事审判而言,诉讼成本收益变化的有三种情形,分别为诉讼程序的最优、较优 花费直接成本。没有经济投入,实现正义是天方夜谭,正所谓不是所有的司法判决都能生产正义,但是每一个司法判决都会消耗资源。[24] 可是耗费了直接成本,却得出了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40.html -
了解详情
效益,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即第一次规定了我国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的设置改变了 法庭辩论阶段,刑诉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这表明了审判长对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6.html -
了解详情
缺少规定。在这方面,我国刑诉法已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 三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我国刑诉法修改与完善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模式,既要立足 相应废止。不过,由于犯罪情况的复杂性和进行刑事诉讼的实际需要,即使新刑诉法实施后,对某类犯罪或者在某一时期就某一制度、程序再作特别规定也是正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8.html -
了解详情
能为国家所代表与保护。同时,把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中心看待,或者保护或者限制。由此出发,“在近现代刑事司法程序中,被害人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是诉讼 但限制颇多。一方面,在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嫌疑人以及法律帮助行为受侦查机关的监督,侦查人员讯问嫌疑人时,律师不得在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证据展示制度,辩护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1.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如美国联邦被害人和证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如果被害人会受到威胁或将发生针对他们的报复行为,应对其加以保护,必要时可羁押施加威胁者。”[1]其二,被害人在一定 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公约》的国际法律文件相悖。(五)简易、速决程序不规范,司法效率尚须提高保护人权和打击犯罪是刑事诉讼的双重使命。在现代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9.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下,侦查人员仍然“可以”通过刑讯获得实物证据(事实上,获取实物证据一直是刑讯逼供的动因之一,口供常常不过是一个“线索”)。据报道,国家在1998年就查办了与 英美国家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是一个高投入的程序,就以偏概全地过高估计现代刑事程序(体系)的成本消耗,我们必须既要看到英美的现实是刑事司法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此罪抑或彼罪。其次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公正和有效率。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是二元化,而不应仅是“客观真实” 侦查、起诉、审判活动均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基点即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而展开,司法实践中的活动表明,只有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且这一标准也为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7.html -
了解详情
问式到对抗式的根本性变革,使诉讼制度和程序日趋公正、科学、合理。控辩平衡已经成为刑事诉讼的一个国际标准,对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均有重大的 应当予以排除;否则,如果非法证据不予排除,就会强化追诉机关对非法证据及其获得手段的依赖心理,无法从源头杜绝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不能保障控辩之间的平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7.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由法院来作出最终认定,而不应由中国足协这样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来解释和认定“黑哨”现象到底是一个“行业作风问题”,还是一个“刑事犯罪问题”。即使 权益。如果允许其他机关以立法之外的形式规定刑事诉讼的程序,必然导致刑事司法机关的职权扩张,造成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任意凌侵。正如前面己经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