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1期出版)本案由最高院于2001年公布实施,有效状态。 在判决部分体现以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 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0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按原约定继续履行。 问题二:合同规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调岗”是否有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条间接规定了在员工不胜任现有岗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318.html -
了解详情
批评、检举和控告。 二十二、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时,原劳动合同有效吗?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 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38.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形式适用继续履行原则意义重大。在目前我国劳动力绝对过剩,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要有效保护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的 一个月通知劳动者的,均应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 6、规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明确的书面协议。 7、规定对是单位辞退还是劳动者自动离职而发生的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2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劳动关系和隐性就业的产生。而我国执法部门对大量存在的无书面形式的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因无法可依,不能形成统一的处理规则,有的只能进行强行调解 劳务合同关系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行政隶属和身份从属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虽无书面劳动合同协议,但在事实上劳动者已成为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2.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等问题,下面着重就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放宽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用人单位往往采用调岗、降薪等方式降低用工 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更令人担心的是,由于我国现行体制对司法能动主义尚缺乏有效的约束,加上地方司法机关受地方政府影响很大,地方化的司法能动主义还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72.html -
了解详情
的完善、工资单的设计等多个角度下功夫。 第十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要用人单位在收到支付令后15天内提出书面异议(不管书面异议的理由是否真实),支付令就自然失效。可见,支付令中看不中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协议,也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所应具备的内容。但这种合意又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此又是一种合法有效的民事合同。为此他们之间发生的劳动用工 生存环境,即不服水土、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显然不属不可抗力,那么此种情况是否属于意外事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某乙应对不服砖厂那里的水土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182.html -
了解详情
一为申请仲裁时效问题;二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订立的《劳动合同变更书》和《职工内部退养协议书》是否合法有效;如果无效,被申请人应按什么标准承担赔偿责任的 退养审批表》,却不符合形式和实质要件:①该《审批表》所在单位意见“同意”没有依据,因为被申请人未提交申请人自愿提出的书面申请材料,且签署时间200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896.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形式,原则上应以书面形式,必要时,还应当予以公证;但对于一般的私人雇工等,口头约定劳动合同,也并非不准许。即使是在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 使其从事特种工作能力遭受影响的,构成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在工伤事故责任中,是否存在精神损害的事实,需要研究。按照工伤保险责任的规定观察,似乎不包括精神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2.html -
了解详情